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指出了良渚水利工程遗址中发现的"草裹泥"技术,为后世加筋土等材料的形成、应用提供了历史史实和实例。通过分析"草裹泥"技术形成的背景及技术手段,探讨了其实用性以及对于后世加筋土材料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因素,合理施氮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研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对于明确江苏徐淮地区甘薯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用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22和兼用型甘薯品种徐薯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 kg/hm2。调查了甘薯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块根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利用Tech-master型RVA快速测定淀粉谱粘滞特性,分析明确施氮量对块根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值的影响。【结果】施氮N 60 kg/hm2增加了各生育期甘薯的叶面积,提高了甘薯的光合势,显著增加了块根产量(徐薯28增产16.38%,徐薯22增产9.31%),过量施氮(N 240 kg/hm2)则产量降低。施氮并未显著降低块根中的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但明显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相关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1*);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结论】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 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 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栽后30 d 和50 d 时,酰胺态氮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CCI)为最高,70 d时,铵态氮处理的CCI最高;铵态氮处理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与有效辐射(PAR);氮素处理明显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其中,铵态氮处理较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块根产量分别增加10.6%与17.2%,增产显著(P0.05);铵态氮处理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而酰胺态氮处理增加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增加甘薯淀粉最高粘度值(PKV)、 崩解值(BDV)和回复值(CSV),而硝态氮处理促进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甘薯立柱式无土育苗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甘薯立柱式无土育苗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立柱式育苗和土床育苗方法,对比两种育苗方式下薯苗的生长性状。【结果】与土床育苗相比,金玉和苏薯8号两个品种在立柱式育苗下,其百苗重、同长度百苗重、叶片数、叶片横纵长度、苗长和茎粗方面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前3次剪苗期,提高幅度更为明显。【结论】立柱式无土育苗在甘薯育苗中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菜用型甘薯多酚含量的测定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筛选了7个菜用型甘薯品种(系),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Na2CO3量、反应温度、FC添加量与反应时间对多酚反应效率的影响,进而选出最适反应条件,并分析多酚含量的不同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多酚反应体系最佳组合:6 mL 10%Na2CO3、2 mL Folin-Ciocalten、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 min;确定这4个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Na2CO3>FC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叶的多酚含量在基因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含量较高的福薯7-6与福薯10,分别达4.47和3.96 mg/g FW,与其它品种(系)差异极显著,而与福薯10遗传背景相似的福薯11,多酚含量最低,为1.67 mg/g FW。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试验方法,研究添加不同用量(2%,4%和6%)蘑菇渣和鸡粪分解对土壤外源铜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处理)相比,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均降低了松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降低幅度为6%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鸡粪处理.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蘑菇渣和鸡粪的处理土壤松结合态铜百分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均增加了可交换态铜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对可交换态铜的提高作用显著(P<0.01).提高幅度为4%处理2%处理6%处理.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提高幅度为4%处理6%处理2%处理,鸡粪处理提高幅度大于蘑菇渣处理;蘑菇渣处理和鸡粪处理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P<0.01).降低幅度6 0A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鸡粪处理,碳酸盐结合态铜的降低,是松结合态铜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显著增加了有机结合态铜百分含量(P<0.01),增加幅度为6%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的增加幅度要大于鸡粪处理.  相似文献   
7.
依托潮土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模式下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NP和NPK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甘薯的蔓长、分枝数、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以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甘薯地上部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PKNPNCK;NP处理出现土壤钾素的亏缺,而N处理土壤氮盈余量最高(86.64 kg/hm~2)。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当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连锁零售企业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分析连锁零售企业导入信息技术对于连锁零售企业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创造活动的影响,进而分析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连锁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钾对甘薯幼苗光合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钾对甘薯幼苗的抗旱机制,选取长势一致的甘薯幼苗放入1/4 Hoagland营养液培养,待第五片叶完全展开时,对幼苗进行高钾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高钾水平下干旱胁迫对甘薯幼苗光合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干旱胁迫条件下,高钾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但对甘薯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甚微。干旱胁迫条件下,正常供钾和高钾处理的甘薯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最大同化速率(Amax)等显著下降,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根系活力等显著上升,但干旱胁迫条件下高钾处理的Pn、Gs、AQY和Amax高于正常供钾处理,Tr,Rd和LCP等低于正常供钾处理。干旱胁迫下高钾处理的甘薯幼苗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正常供钾处理,根系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减轻干旱胁迫对植株伤害。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潮土区甘薯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薯碳氮积累与分配是影响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长期有机肥料添加条件下甘薯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响应关系,为实现潮土区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年潮土长期定位试验(徐州)为平台,选择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有机肥料(M)、有机肥料+氮磷钾肥处理(MNPK)处理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耕作层土壤性质、甘薯收获期的地上/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各主要功能器官的碳氮含量,阐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碳氮含量及其在各功能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措施下甘薯地上、地下部碳氮比(C/N)的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甘薯碳氮分配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长期有机肥配施氮磷钾化肥(MNPK),相较单施有机肥料(M)或化肥(NPK),甘薯块根生物量与干物质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通过对土壤性质与甘薯碳氮固持及碳氮比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薯各器官碳氮固持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而土壤有效磷(AP)含量并未与甘薯叶片碳氮含量表现出相关关系,但与块根氮固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0.839。甘薯叶片C/N与土壤E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柄与藤蔓C/N与土壤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甘薯地下块根C/N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对碳氮固持量在地上部、地下部的分配比例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C/N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两个轴共同解释了66.6%的变异,第一主成分轴贡献率为42.8%。CK与NPK处理在轴1上的排序较高,说明两者处理下土壤pH与EC值较高,且对于碳氮在甘薯地上部的分配以及地下部C/N的解释度较高。【结论】有机物料添加能够合理调配各器官C/N,提高碳氮在甘薯地下块根部分的分配比例,促进甘薯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