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茯苓属于高温好气腐生药用真菌,具有祛湿、健脾、安神、生津等功能,是不可缺少的药引。茯苓还是保健食品的添加剂,茯苓保健食品和饮料投放市场,很快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茯苓多生长在海拔700~1000米之间的丛林里,安徽是茯苓老产区之一。以下介绍茯苓的培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茯苓属于高温好气腐生药用真菌,具有祛湿、健脾、安神、生津等功能,是不可缺少的药引.茯苓还是保健食品的添加剂,茯苓保健食品和饮料投放市场,很快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茯苓多生长在海拔700~1000米之间的丛林里,安徽是茯苓老产区之一.以下介绍茯苓的培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不同添加剂堆肥处理基质对勋章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堆肥预处理,并与泥炭混配作为勋章菊栽培基质,从植株生物量、观赏形态建成、根系生长以及植株养分累积几个方面研究堆肥期间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堆肥产物栽培应用的影响,为堆肥生产提供更切实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处理(CK)相比,单独添加腐殖酸(T1)、混合添加腐殖酸及 EM 菌剂(T2)以及混合添加腐殖酸与京圃园菌剂(T3)均能够明显增加勋章菊的生物量、叶片数、株高、花枝数,提早开花3~5 d,延长花期4~9 d,提高勋章菊观赏价值。添加外源添加剂能够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尤其是须根生长,腐殖酸与菌剂混施具有良好协同作用,与 CK 相比,T2、T3处理根长增幅达到76·9%~77·6%,根尖数增幅达到106%~171%。对比花后阶段养分累积情况,氮元素含量表现为:T1>T2>T3>CK,磷元素含量:T2>T3>CK>T1,钾元素含量:T2>T3>CK>T1。总体而言,堆肥过程中添加的外源添加剂在植物栽培生长阶段仍持续发挥作用,促进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以及养分累积,复合菌剂与腐殖酸混施具有良好协同作用,更适合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和‘闽60’所产果实为试材,研究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闽43’和‘闽60’种子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9月至果实成熟期间快速上升,基本上与种子内油脂合成的高峰期相吻合,ACCase和PPase活性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种子内ACCase和PPase活性促进了油脂合成。两无性系种子的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油脂的积累伴随着蛋白质与糖类的代谢、分解与转化,推测一部分的蛋白质和糖类可被代谢转化形成油脂。  相似文献   
5.
汤佳  黄辉 《南方园艺》2016,(5):46-49
体育公园是在大面积园林绿地中,配置体育场馆以及与体育有关的培训教育等设施的专类城市公园,既不是完全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单纯的运动场所,而是两者的结合和统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体育运动发展相互推动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建设,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体育公园的特征、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旨在为我国体育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分别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区附近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菜地、林地、荒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剖面分布规律,为了解溶解性有机碳在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探讨土壤溶解性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及培肥措施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在土壤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有明显减小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影响,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有很大差异,大小顺序为农田>林地>菜地>荒地。这说明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肥力有关,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科学划定与管控保护修复关键区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福建上杭县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综合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建了"重要性-脆弱性-服务价值"(I-F-V)的多维生态系统测度框架,进而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多维特征、测度因子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运用空间聚类(分组分析)划定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并基于各分区的空间分异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上杭县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重要性较高、脆弱性程度低、服务价值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2)上杭县各生态系统测度因子间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综合重要性、脆弱性和服务价值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区域可能存在高度重叠;3)上杭县可划分为III-I-V(中等重要-一般脆弱-极高价值)、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极高价值)、III-II-V(中等重要-较为脆弱-极高价值)、III-III-IV(中等重要-中等脆弱-较高价值)、II-III-I(较为重要-中等脆弱-低价值)和IV-I-I(高度重要- 一般脆弱-低价值)6个分区,其中,III-I-V和III-II-V两个分区面积较大,是区域发展的生态系统功能基底,各分区所在的土地覆被类型构成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林地、灌丛、耕地和园地属于优势土地覆被类型;4)依据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将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绿色发展区、适度开发区)和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保护修复统筹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维护提供较为科学、全面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