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隐翅虫标本500余号。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7亚科、14属、26种,其中有一个中国新记录属Mycetoporus,三个新种,仅定属名的3个科类。本文首次具体记述了山西省隐翅虫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及生境。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硫磷和杀螟硫磷两两混配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毒力,据其LC50值及CTC值比较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触杀效果较好的组合是杀螟硫磷与辛硫磷以4∶1混配,共毒系数为285.30;杀螟硫磷与对硫磷以8∶1混配,共毒系数是281.88,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饲喂含有L-刀豆氨酸的中国白菜叶片,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直接杀死幼虫,幼虫体重减轻,幼虫生长发育延缓,蛹及成虫畸形。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 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 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 h开始萌发, 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 h开始萌发, 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 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 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 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 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 接菌44 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为3.18 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 60 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分别为4.20 d和4.34 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 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达76.2%, 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制,采用浸叶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茎叶提取物处理甘蓝叶片后喂食小菜蛾3龄幼虫,在12、24、36、48 h后测定其体内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 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组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绿薄荷叶提取物对小菜蛾体内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可为应用绿薄荷提取物防治小菜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9.
铜绿微囊藻菌CCAP1 4 5 0 / 4在室内人工培养。通过超声波击碎细胞 ,离心过滤 ,C18净化柱分离 ,得到铜绿微囊藻毒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立主峰得到纯化铜绿微囊藻毒素LR。应用提取的微铜绿微囊藻毒素LR对菜蛾幼虫进行胃毒实验 ,发现当三龄菜蛾幼虫取食含有铜绿微囊藻毒素LR的白菜叶片时 ,其 2 4hLC50 为 1 6 8μg/ ,而相对比的鱼藻酮 72hLC50 为 2 2 5 μg/ 。结果显示 ,铜绿微囊藻毒素LR对菜蛾有较强的毒力 ,其毒效在 2 4~ 48h之内显示。本文探讨了应用铜绿微囊藻毒素LR防治害虫的可能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人工饲养菜蛾氯氰菊酯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通过人为施用氟氰菊酯,使抗性品系得以保持.通过试验分别获得氯氰菊酯在两品系幼虫的LC_(50)L—刀豆氨酸,产生子刀豆种子的非蛋白毒性氨酸对两品系皆表现药效.通过饲喂法测得L—刀豆氨酸在敏感与抗性品系幼虫的LC_(50).分别为18.11μg/cm~2与20.99μg/cm~2.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对L—刀豆氨酸具有近乎相同的敏感程度.此项研究为克服菜蛾业已形成的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性和利用遗传工程使寄产本身产生刀豆氨酸以抵御害虫侵袭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