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8个水稻品种多年、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表明:齐穗后30d是稻米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段。其米质与最终米质相比,变化幅度不超过10%;齐穗后30d不仅基本决定了综合米质的形成,而且对某些权重较大的单一性状(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米率)的形成亦然  相似文献   
3.
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12个省的13个试点进行的多品种多播期试验,研究证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两者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结实前、中期为决定稻米综合品质优劣的温度敏感时段。  相似文献   
4.
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冷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开花前功能叶片和穗部具有较高的磷素积累量;开花后的吸收积累量也较大,比暖型小麦高24.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磷素积累量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分别比暖型小麦高6.3%、11.1%、18.5%和50.6%;植株磷素总积累量趋势与子粒一致。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属于高效吸磷基因型,暖型小麦属于低效吸磷基因型;而且冷型小麦磷素积累量对氮、磷肥均有较高的响应度,属于高效高响应吸磷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矮秆小麦按散开度可分为散开型和紧凑型。这两种类型的光照、温度和高秆小麦不同,彼此间也有明显差异.多年观测表明,矮秆小麦的气象生态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光温组合,并不限于生态环境恶化这种情况。本研究为矮秆小麦育种提供了气象生态依据,且对小麦栽培及病害防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晚连作稻必须确保“两个”安全,即确保早稻安全穗分化和晚稻安全齐穗,才能保收;必须保证两个“足够”,即保证早稻和晚稻两者都要有其够的本田营养生长期,才能高产。在南北气候交错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两个“安全”和两个“足够”之间有着尖锐矛盾。根据我们1972—1978年试验结果,在南北交错的汉中盆地(陕西省南部),有着适应于当地热量条件的早、晚稻品种类型,可以克服“安全”与“足够”的矛盾。早稻品种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可金为“前短后长型”、“前后平衡型”和“前长后短型”三种类型。晚稻按抗冷能力可分为“强抗冷型”和“弱抗冷型”。不同的晚稻品种因生育期不同,满足它正常生长需要的所谓足够的本田营养生长期长短也不一样。这些不同品种类型,对当地的热量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南北交错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只要选用适应型的品种,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育长令壮秧技术,取得两季高产是有可能的。上述观点对于黄河流域麦茬稻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择典型的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为材料,通过测定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度型小麦开花后旗叶衰老特性。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含量变化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可以借助群体冠层温度作为衡量小麦代谢的功能指标,为旱地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不同温型小麦农田水分利用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陕西合阳农田土壤湿度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农田的土壤湿度,并用A.P康斯坦丁诺夫法计算了田间蒸散量。结果表明,在返青到成熟期,冷型小麦“陕229”0~30cm土层的土壤蒸发较暖型小麦低;而在拔节~灌浆期,土壤日耗水量冷型小麦较暖型小麦偏高31.6%~33.3%,且农田蒸散量显著偏高。表明冷型小麦由于旺盛的蒸腾作用耗水较多,土壤蒸发相对较少,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9.
小麦植株发育过程中顶三叶结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增多,而叶绿体中多基粒片层所占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叶片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等四种施肥条件下,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叶片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在不施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冠层顶三叶的氮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暖型小麦;在单施磷肥时,旗叶的氮百分含量也较高;在单施氮肥时,倒三叶、下部叶的氮百分含量显著高于暖型小麦。花后前28天,冷型小麦陕229的冠层顶三叶氮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的旗叶在花后前14天、倒二叶在花后前28天、倒三叶在花后前21天也高于暖型小麦。增施氮肥时,冷型小麦下部叶的氮百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暖型小麦。这为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提供了氮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