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至200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冷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开花前功能叶片和穗部具有较高的磷素积累量;开花后的吸收积累量也较大,比暖型小麦高24.4%;成熟期冷型小麦子粒中磷素积累量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分别比暖型小麦高6.3%、11.1%、18.5%和50.6%;植株磷素总积累量趋势与子粒一致。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属于高效吸磷基因型,暖型小麦属于低效吸磷基因型;而且冷型小麦磷素积累量对氮、磷肥均有较高的响应度,属于高效高响应吸磷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8个水稻品种多年、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表明:齐穗后30d是稻米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段。其米质与最终米质相比,变化幅度不超过10%;齐穗后30d不仅基本决定了综合米质的形成,而且对某些权重较大的单一性状(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米率)的形成亦然  相似文献   
4.
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12个省的13个试点进行的多品种多播期试验,研究证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两者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结实前、中期为决定稻米综合品质优劣的温度敏感时段。  相似文献   
5.
矮秆小麦按散开度可分为散开型和紧凑型。这两种类型的光照、温度和高秆小麦不同,彼此间也有明显差异.多年观测表明,矮秆小麦的气象生态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光温组合,并不限于生态环境恶化这种情况。本研究为矮秆小麦育种提供了气象生态依据,且对小麦栽培及病害防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晚连作稻必须确保“两个”安全,即确保早稻安全穗分化和晚稻安全齐穗,才能保收;必须保证两个“足够”,即保证早稻和晚稻两者都要有其够的本田营养生长期,才能高产。在南北气候交错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两个“安全”和两个“足够”之间有着尖锐矛盾。根据我们1972—1978年试验结果,在南北交错的汉中盆地(陕西省南部),有着适应于当地热量条件的早、晚稻品种类型,可以克服“安全”与“足够”的矛盾。早稻品种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可金为“前短后长型”、“前后平衡型”和“前长后短型”三种类型。晚稻按抗冷能力可分为“强抗冷型”和“弱抗冷型”。不同的晚稻品种因生育期不同,满足它正常生长需要的所谓足够的本田营养生长期长短也不一样。这些不同品种类型,对当地的热量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南北交错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只要选用适应型的品种,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培育长令壮秧技术,取得两季高产是有可能的。上述观点对于黄河流域麦茬稻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冷型小麦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2  
张嵩午  王长发 《作物学报》1999,25(5):608-615
通过多年来对小麦冠层温度和生物学性状的观测,结果发现:自然界存在小麦温度分异现象,即不同基因型小麦具有各不相同的体温并被划分为若干类群,这些类群的生物学性状有明显差异,尤其在叶片输出功能期、根系、叶绿素含量、蛋白质氮含量、丙二醛含量、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等方面。冷型小麦在上述诸方面表现较优。因而,冠  相似文献   
8.
冷型小麦的表观特征及其和代谢功能的关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冷型 小麦 是一 种冠 层温 度持 续偏 低的 小麦, 于80 年代 后期 发现 。此 种类 型小 麦的 叶片功能期 较长,时 间距较短 ,麦芒转 黄速 度 较慢 。上 述表 观特 征 和内 部代 谢 功能 有着 密 不可 分 的关系,表现 在蛋白 质氮含量 、气孔传 导、蒸腾速 率、过氧 化氢酶 活性、丙二 醛含 量和 净光 合率 等方 面均较优越 。根据冠 层温度 和表观特 征可较准 确地识 别具有良 好代谢 功能的冷 型小麦材 料。  相似文献   
9.
1994~1997年田间连续测定表明,春型杂种小麦品种“901”的光合特性明显不同于常规小麦品种陕229和小偃6号。杂种小麦的叶源量大,功能期长,衰老缓慢,顶三叶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小。从抽穗期到灌浆末期,杂种小麦的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净光合速率变幅分别为9.66~17.82,9.66~17.68和4.61~12.37μmol/(m2·s),平均值分别为13.61,13.74和9.01μmol/(m2·s);越到生育后期,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越明显。蒸腾作用和气孔传导等也有类似趋势。  相似文献   
10.
K型杂交小麦901的冷温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K型杂交小麦901的冠层温度和对照相比,具有持续偏低的特征,尤其在灌浆成熟期间。它的许多性状如叶片功能期、根系、叶绿素含量、蛋白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净光合率也比对照为优,更远优于具有暖温特征的小麦。901的这种特性和它的基础体温偏低密切相关。在自然界,其它品种也存在基础体温和种种性状尤其代谢功能相互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