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309篇
基础科学   345篇
  347篇
综合类   646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303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长三角地区某市垃圾焚烧行业的环保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区域垃圾焚烧企业,在保证规模、控制数量及地域上均衡布置的前提下,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设施齐全,废水、废气均稳定可达标排放,调查时段内未有投诉问题。区域垃圾焚烧行业在做到当下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垃圾焚烧行业污染可控,对城市垃圾焚烧行业环保发展具备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秀珍菇经低温诱导后不同发育阶段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ID为Cluster-6377.64510的基因(命名为PpFBD1)在原基形成前期的样本中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其表达特性及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秀珍菇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由34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1 ku。进化树分析显示,PpFBD1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hydrophobin1编码的疏水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PpFBD1主要参与真菌类细胞壁的合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阶段(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这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秀珍菇原基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色泽是肉制品评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肉制品中加入发色剂可使产品色泽良好,提高产品品质。传统肉制品中通常添加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过综述肉制品发色剂的使用现状、新型肉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肉制品发色剂的开发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林密  孙继国  柴静 《猪业科学》2003,20(12):57-59
本实验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单诺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泰勒菌素、泰妙菌素、四环素等8种药物对羊肺炎支原体两个标准株Y98和Y-goat的体外抑菌浓度以及红霉素与氧氟沙星、泰勒菌素对Y-goat和四环素与氧氟沙星、泰勒菌素对Y98的联合药敏作用。对羊肺炎支原体两个标准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单宁及其与葡萄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宁是葡萄和葡萄酒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本文就葡萄与葡萄酒中单宁的分类、组成、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及单宁与人体健康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亚硫酸氢钠提取菲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用亚硫酸氢钠提取菲醌的方法做了研究,实验表明此法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提取所需的最佳摩尔比,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华夏慈姑种质资源及其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华夏慈姑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和园艺学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营养成分,对华夏慈姑的细胞生物学、植物学、栽培学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提出了华夏慈姑种质资源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淮地区的12个高产夏大豆品种(系),通过NCⅡ交配设计,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加性方差大于显性方差。主茎节数、株高、每簇荚数和主茎荚数的加性成分占绝对优势,遗传力较高。分枝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性成分比例大,遗传力较低,其中单株粒重趋于完全显性。主茎节数的显性成分很少,其它性状均为部分显性。建立了单株产量与产量因子之间的逐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