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1篇
  30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并在适当条件下复苏,成为生产中潜在的病害初侵染来源。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种子温汤浸种和低温储藏等条件,分别设定了50℃、55℃高温和4℃低温对西瓜嗜酸菌AAC00-1进行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检测菌体活性和可培养性。结果显示,不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诱导西瓜嗜酸菌AAC00-1进入VBNC状态,其中55℃高温20和30 min的两个处理,所有活菌均进入VBNC状态。将处理后的AAC00-1接种西瓜子叶,接种植株未表现出果斑病症状,且不能从接种部位分离得到可培养菌体。表明本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A. citrulli菌体不能通过短时间活体接种复苏。本研究分析了西瓜嗜酸菌在不适宜温度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能力,为解析病害可能的初侵染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葫芦科作物果斑病防控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理  阚志新  李阁萍 《农机化研究》2006,(5):184-185,188
故障的排除首先在于判断,目前基层维修网点大多数没有检测仪器和设备,出了故障乱拆乱卸,导致液压元件工作失灵,甚至整车液压系统瘫痪。拖拉机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液压元件工作性能恶化引起的。为此,介绍了在没有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条件下,如何应用简易诊断法检查判断各液压元件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盐渍化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目前大豆耐盐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大豆的苗期耐盐性,而芽期耐盐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野生大豆蕴含丰富的耐逆基因,是栽培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研究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以113份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进行芽期耐盐性状的鉴定,结合群体的分子标记对包括2年平均值在内的3个环境下的3个耐盐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相关的位点26个,6个SSR标记Satt521、Satt022、Satt239、Satt516、Satt251和Satt285在2个或3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4个SSR标记Satt516、Satt251、Satt285和GMES4990与2个或3个耐盐指数显著相关。对这些SSR标记进行分析,挖掘了最优的等位基因及其载体材料。以上这些结果对于阐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进一步发掘新的耐盐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大豆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prepare canine parvovirus (CPV) VP2 protein polyclonal antibody.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CPV-VP2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romed into E.coli BL21 (DE3),the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was induced by IPTG from which the fusion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The target protein was purified and emulsify with adjuvant,the prepared immunogen was inoculated into rabbit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to prepare of VP2 protein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The immuno-activity,titers,neutralization titers of the prepared polyclonal antibody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 (IPM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ed recombinant protein VP2 (rVP2) existed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72 ku.The prepared polyclonal antibody titer was 1 600 dilution,the virus titer was 107 TCID50/mL,the neutralizing titer was 1∶2 884.The antibodies showed specific reaction with CPV.In conclusion,rVP2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y showed wonderful immunocompetence,specificity and neutralizing activity,providing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vaccine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method.  相似文献   
5.
介电式脱绒棉种分选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研制了介电式棉种分选机,达到了利用种子的介电特性进行分选的目的。试验表明,该机工作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完全满足种子精选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影响粉碎机工作性能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锤片式粉碎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锤片来击碎饲料的机器。它具有通用性广,对饲料的温度敏感性小,调节粉碎方便,粉碎质量好,使用维修方便和生产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用户对影响饲料粉碎机的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掌握不够,致使生产率不高、消耗的动力较大,产品质量等指标无法保证。为此,列举了影响粉碎机工作性能的诸因素,为广大用户高效、优质、低耗、安全地使用粉碎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器人在新疆兵团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实际情况及高科技农业发展要求,提出了在新疆兵团发展农业机器人的必要性;简要地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未来农业机器人在新疆兵团的应用领域;最后,指出了新疆兵团发展农业机器人的优势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奶牛饲喂技术与设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春林  坎杂  曾明军  李景彬 《农机化研究》2007,(12):240-242,245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对奶牛饲喂机械化设备的需求较为迫切.为此,介绍了传统饲喂、TMR饲喂和饲喂机器人等3种饲喂技术,并对其配套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个体奶牛体况的精细化饲养来实现数字化养殖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阚永庚 《排灌机械》2006,24(5):20-24,28
由于悬吊井筒抽芯式泵机组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苏式泵,按原有的规范和要求不能保证该型机组安装检修质量.仅以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因制造工艺、精度等原因,运行过程中,机组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等一直困扰着使用单位.为保证机组安装质量,消除机组运行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和故障,以64LKXA-24.5型立式泵机组为例,针对该型机组结构形式的特殊性,根据规范的安装要求,结合安装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形式泵机组的主要安装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Cholesterol staining is a useful approach for the visualization, loc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holesterol in cells or tissues, which is frequent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some diseases such as arteriosclerosis, 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t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various microscopes including light microscope, fluorescent microscope,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e.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various types of methods for cholesterol staining with different principl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an appropriate method that is suitable for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aims, features and conditions. At present, three kinds of methods are frequently applied: filipin fluorescent method, BCθ(a biotinylated and carlsberg protease-nicked derivative of perfringolysin O) toxin method, and cholesterol oxidase-diaminobenzidine(oxidase-DAB) method. Four kinds of methods are scarcely applied: Schultze method, perchloric acid-naphthoquinone method(PAN), digitonin method, and o-phthalaldehyde method. In this review, the principl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mphasis of the applica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