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土壤中铅的测定方法及测定程序,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待测液中铅浓度、重复性、待测标准溶液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待测液铅浓度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1.7×10-2)>样品测量重复性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0.71×10-2)>待测标准溶液系列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0.50×10-2),样品待测液中铅浓度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对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而且样品重复性也是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主要菜心品种主薹挥发物组分,了解其清香风味来源,综合评价风味品质,比较与不结球白菜挥发性风味异同,为菜心加工利用及风味品质育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5种菜心材料主薹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并与农普奶白菜、京春娃娃菜比较异同;运用主成分(PC)和聚类分析法(CA)初步确定菜心主效风味物质类别,综合评价其风味品质.[结果]从5种菜心中检出酯、醇、腈和酚等11类114种挥发物,各物质类别相对含量与农普奶白菜和京春娃娃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菜心酯类和醇类的相对含量之和最高,为主要挥发性风味类别,尤其以(Z)-3-己烯-1-醇乙酸酯和(Z)-3-己烯-1-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菜心挥发物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8%,风味综合评分排序为油绿702>迟心4号>四九-19>DY>60天油青菜心,初步确定酯、醇和酚类为主效风味物质.挥发物组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菜心、农普奶白菜、京春娃娃菜各为一类.[结论]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分析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菜心挥发物各类别相对含量与农普奶白菜、京春娃娃菜存在一定差异,初步确定酯、醇和酚类对菜心清香风味贡献较大,油绿702菜心风味品质综合评分最佳,具有加工利用及提高风味品质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头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药用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营养品。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的需求,人们对高品质的芋头产品越来越青睐。广东地区芋头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知名度的品种,为更好利用广东地区的芋头资源,促进芋头产业发展,概述了国内芋头的种质资源圃建设、育种研究、产业发展等现状,分析了广东地区芋头的主栽品种与种植分布、区位资源、品牌、产业化、科学研究等发展现状,指出芋头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病虫害严重,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偏高,技术创新服务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从健全芋头脱毒种苗生产推广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新品种选育、加速发展芋头深加工研究和科技培训,推进芋头产业机械化作业,加强领导、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广东芋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引导更多人员参与到芋头产业当中,进一步保证广东芋头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州市在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 :在政府高度重视下 ,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慎重选择无污染蔬菜基地 ,选育并推广优质抗病蔬菜新品种 ,增施有机肥 ,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并建立监测机制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采用定性和定量检测、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办法 ,推行净菜上市 ,加大示范基地建设等 ,广州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情况。方法 采用“Z”字形五点取样法调查玉米果穗被害情况。记录每株玉米上部和下部果穗被害情况,包括玉米果穗中的1~3龄、4~6龄幼虫、活虫和蛹的数量,以及玉米果穗上被幼虫钻蛀的位置。结果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品种玉米上的为害均较为严重,所有品种的植株被害率均大于25%,但不同品种的被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甜玉米受害最严重,其中,‘粤甜16号’的被害率高达99.67%。除‘粤农19号’、‘广彩糯19号’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上、下部果穗的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绝大部分玉米果穗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幼虫,含有1~2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为26%~85%,含有3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仅为2%~17%,未在同一果穗内发现3头以上的幼虫。除‘广糯9号’和‘广糯2005’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中发现的4~6龄幼虫数量均要多于1~3龄幼虫。38%~71%草地贪夜蛾幼虫都是从玉米丝钻入玉米果穗内为害并在果穗内化蛹,平均每百株果穗的蛹为9~32个。结论 草地贪夜蛾偏爱取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并在其果穗内化蛹,对饲料玉米的为害较轻。1~3龄和4~6龄幼虫在玉米乳熟期的取食行为相同,都喜爱从玉米丝钻入果穗内为害。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玉米抗性品种和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种菜心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并进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为指导菜心引选及食用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SYKAM S-433D氨基酸分析仪测定6种菜心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营养价值.[结果]6份材料均含17种氨基酸且含量丰富,包括除色氨酸外的7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与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材料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总量以干质量数计,为18.800±0.150~23.594±0.004 g/100 g,其中以DY菜心和迟心4号菜心氨基酸总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617±0.061~9.357±0.089 g/100 g,以迟心4号菜心最高;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均以四九-19菜心最高,分别为(40.598±0.062)%、(68.421±0.19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58.98~66.27,以四九-19菜心和45天尖叶油青菜心最高,分别为66.27和66.24.菜心酸鲜味氨基酸含量低于苦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量以DY菜心和迟心4号菜心最高,分别为21.761和21.480 g/100 g,且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P<0.05).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出迟心4号菜心营养价值最佳.[结论]菜心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丰富,但材料间差异明显.其中,四九-19菜心必需氨基酸模式更符合人体需求,DY菜心鲜香味氨基酸含量更高,迟心4号菜心氨基酸营养价值更佳且鲜香味浓.  相似文献   
7.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mg/L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0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0.5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菜心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确定菜心的最佳采收期,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四九-19菜心的3个采收期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3个时期共检测到醛类、醇类、烃类、酮类、酯类等10类6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占比51.08%~95.95%(11~16种),其次是醇类,占比3.48%~27.42%(4~8种);3个采收期菜心风味物质均含有2-乙基己醇、正己醇、乙酸己酯、月桂酸乙酯等。四九-19菜心蕾前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分别检测出5类23种、6类26种和10类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增加;其中醛、酮、醇、酸、醚和腈类的相对含量和种类增加,酯类相对含量和种类下降。3个采收期的四九-19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开花期最高,此时收获菜心风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微波预处理法,以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7 mL∶1 g,浸提时间为2.5 h、pH值为10、浸提温度为65℃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13.93%,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9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 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 5~7 cm 健壮的顶培 1 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 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 6-BA 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 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 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 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著;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 1 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 6-BA 以浓度 0.5 mol/L 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 6% 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 65.9%。【结论】首次建立 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 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