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室梗死(RV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诊断.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但因常规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有一定的困难,故急性右室梗死(ARVI)在临床上易漏诊或延误诊断.据报告右室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的7.7%~23%[1].近几年来我院收治急性心梗113例合并右室梗死或单纯右室梗死者25例,占急性心梗的22.1%.其中存活出院有20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室扑、室颤,另1例死于心衰.  相似文献   
2.
水稻氮肥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水稻养分优化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10 t/hm2以上。研究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育期营养吸收规律、物质积累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育前期和后期调控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建立寒地高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模式图。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植株的分蘖数目、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最终的产量都在增加。但是施肥量越大,水稻发病率也越高,同时氮肥利用率却越来越低。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水稻的生物性状和产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较小,施氮方法对生物性状和产量也有影响,总体表现4:3:1:2的施氮比例优于4.5:2:1.5:2的施氮比例。  相似文献   
3.
大豆大垄密适宜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垄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对今年选用的大垄密品种合丰47号、合丰50号(合99-718)、红丰11号进行密度试验,通过方程模拟得出红丰11最适合栽培密度为30.5株/㎡,合丰47和合丰50的最适合栽培密度都是31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由不同降压机制组成的小剂量四联复方降压制剂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降压制剂比较。方法:1~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14例随机分组:Ⅰ组(n=102)服用硝苯地平(10mg)+阿替洛尔(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1号),1片/次,2次/d;Ⅱ组(n=108)服用卡托普利(25mg)+氢氯噻嗪(1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2号),1片/次,2次/d;Ⅲ组(n=104)服用硝苯地平(5mg)+卡托普利(12.5mg)+阿替洛尔(12.5mg)+氢氯噻嗪(6.25mg)组成的四联复方缓释制剂(3号),1片/次,2次/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各组降压达标率、总有效率、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Ⅲ组达标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1.55%、64.29%、58.95%,P〈O.01)。Ⅲ组总有效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9.32%、74.47%、73.68%,P〈0.01)。治疗8周后,Ⅲ组偶测血压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Ⅲ组24h收缩压比Ⅰ组和Ⅱ组低(PdO.05),24h舒张压低于Ⅰ组(P〈0.01)和Ⅱ组(P〈0.05)。Ⅲ组头昏、头痛、面红、踝部水肿症状的发生率比Ⅰ组少(P〈0.05),干咳症状比Ⅱ组少(P〈0.01)。而Ⅲ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血常规与Ⅰ组和Ⅱ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四联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制剂,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Pinacidil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间接了解它不同程度的激活是否引起电活动的不均一性。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25只,体质量1.25~1.75kg,肝素处理后按改良的Taniguchi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分离出的单个细胞在12h内进行记录。用0.1mmol/LCdCI2阻断钙电流,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特异性开放剂Pinaci-dil干预,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相关参数。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按Hamill法进行。实验记录到的各项指标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别用3、10、30、100、300μmol/L的Pinacidil灌注,使细胞的复极化50%(APD50)和复极化90%(APD90)明显缩短,且随剂量增大缩短增加(r=-0.967,P〈0.01)。对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度(Vmax)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无相关性(r=0.106,P〈0.01)。不同浓度的Pinacidil对动作电位幅度(APA)几乎没有影响(r=0.038,P〈0.01)。结论:不同浓度Pinacidil均能使APD缩短,其量效关系提示对KATP的激活程度不同,KATP可能使代谢状态不同的细胞之间产生电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6.
生防菌EN5的定殖能力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明确生防菌EN5菌株在番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和在黄瓜、烟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细菌性青枯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芽胞杆菌EN5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ERIC PCR法分析菌株EN5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 菌株EN5在番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均能稳定定殖,当菌株EN5处理植株15 d时,其在番茄茎内的定殖量可达5.6×104 cfu/g;此外,菌株EN5在烟草和黄瓜体内亦可定殖,其在烟草体内的定殖量较大。菌株EN5处理使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对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等微生物群体有促进作用,对反硫化细菌群体有抑制作用。同时,菌株EN5处理还改善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群体的多样性。[结论] 菌株EN5可以在其自然寄主番茄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稳定定殖。同时,菌株EN5处理有助于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菌繁殖。  相似文献   
7.
口蘑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蘑的生态条件田子成,陈锦明(河北省农科院理化所石家庄050051)口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每年产量约一百万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灰膝梁及河北省的康保、沽源和张家口等地。据记载口蘑有十几种之多,但主要的有四种:白口蘑、香杏口蘑、青腿子、黑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质量与生存率关系。方法:1998年6月~2004年6月DCM住院患者12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分析,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随访终点至2006年6月(随访时间3月~8年),探讨与其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0例DCM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为(185.30±64.62)g/m2,明显高于正常值。至随访终点共死亡60例,占50%(60/120),死亡组LVMI为(240.89±78.32)g/m2,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其中自症状出现后3~12月内死亡8例(6.67%),LVMI为(256.03±85.26)g/m2;1~5年内死亡24例(20.00%),LVMI为(220.83±71.44)g/m2;生存达5年以上者28例(23.33%),LVMI为(142.50±44.32)g/m2,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M患者LVMI与其生存率密切相关,对评估DCM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超  陈锦明  刘慧  肖鑫桦  沈跃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4):214-221,240
为提高果园喷雾机器人在果园行间行走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雷达与优化DBSCAN算法的果树定位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激光雷达获取果园的环境信息,通过感兴趣区域提取、地面点云分割和体素滤波降采样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DBSCAN算法进行优化,构建KD树索引有序化实时点云数据,并使用KD树最近邻搜索替代传统DBSCAN算法的遍历搜索方式,最后根据数据点到激光雷达的距离自适应确定聚类密度阈值,实现行间不同距离的果树检测;最后,以果树聚类结果的冠层边缘点为果树的定位参考点,得到果树定位参考点的坐标,计算果园喷雾机器人与果树的相对位置。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DBSCAN算法相较于传统DBSCAN算法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均有明显提升,果树的横向定位平均误差为2.6%,纵向定位平均误差为1.6%。该方法能够满足果园喷雾机器人在行间果树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为精准农业装备在林果园环境下的自主导航和作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2,3-丁二酮单肟(2,3 butanedione monoxime,BDM)初始复灌对停搏心脏机械功能和氧代谢恢复的影响,确定理想作用浓度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Langendorff灌流豚鼠心脏用4℃St.Thomas Hospital液保存12 h,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37℃改良Krebs-Ringer液(CON组)、含2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20组)、含3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30组)和含4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40组)进行初始复灌30 min,随后所有心脏以37℃改良Krebs-Ringer液进行复灌60 min。结果:与CON组比较,BDM组初始灌流后左室作用压、左室压力增加速率峰值( dP/dtmax)和左室压力减少速率峰值(-dP/dtmax)、氧消耗速度和用氧效率恢复更为迅速,BDM30组最为显著。电镜检查发现,CON组心肌呈明显的肌节过度收缩和线粒体破坏,BDM30组则明显减轻。结论:BDM初始灌流可显著改善停搏心肌的机械功能和氧代谢,且理想作用浓度为30mmol/L,其机制可能与BDM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过度收缩和细胞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