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引言虽多种昆虫与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在马铃薯中的传播有关,而对某些昆虫如桃蚜 Myzus persicae 的报道其结果却不尽相同。出现互相矛盾报道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所用测定方法不精确,在以前的研究中是用肉眼观察测定 PSTV 的传播,而这种方法是不完全可靠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是在田间植株上进行,这些植株可能也感染其他马铃著  相似文献   
2.
钙基固化剂对钒矿污染土壤固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国内外对钒矿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少的现状,选择氧化钙、氯化钙、羟基磷灰石三种钙基固化剂对钒矿污染土壤进行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环境下,三种钙基固化剂分别在0.5%、1%、2%添加量时,对钒(V)的固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氧化钙氯化钙羟基磷灰石,对铬(Cr)的固化效果为氧化钙优于氯化钙和羟基磷灰石;除添加2%氯化钙外,其他固化剂的不同添加量均降低了V的伴生重金属Cd、Cu、Pb、Zn的浸出量;在添加量2%、固化3h时,氧化钙对V和Cr的固化率分别达到99.0%和38.6%;氧化钙固化污染土壤后,V的残渣态比例为22.9%,比固化前提高了76.2%。  相似文献   
3.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马铃薯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转录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为供试材料,在接种病毒后续发感染条件下提取转基因植株DNA和RNA,用克隆的病毒CP基因c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外源CP基因稳定整合于马铃薯基因组内,并在转录水平上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转二价核酶基因马铃薯及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克隆的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复制酶基因负链RNA的二价核酶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DR,经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叶盘法转化马铃薯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地导入马铃薯再生植株,其转化率约为14.5%,并能够在无性繁殖后代植株中稳定存在。RT-PCR检测表明,再生马铃薯植株中的二价核酶基因可以转录表达。经病毒接种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L5、L7、L8和J-1的无性繁殖后代在继发感染中仍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为最终获得抗PLRV马铃薯新品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产生H2O2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O2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 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Atlantic)和夏普蒂(Shepody)中获得23个转基因株系,其中75%为Kan抗性植株。在2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m blot分析表明,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2-4个拷贝,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妆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 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1,3,4孢子。结果表明,和未转基因对照组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O2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变化不明显。试验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晚疫病的抗性和体风H2O2含量水平呈正相关。还对马铃薯转化中再生小植株诱导,转基因植株中GO基因拷贝数,对晚疫病抗性的鉴定以及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产生抗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草莓组培快繁及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4个草莓品种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草莓茎尖诱导植株再生、增殖、生根的培养基,确立了草莓组培快繁技术方法;又以4个草莓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基因型对诱导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通过进一步试验,以MS+B5有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2.253mg/L、IAA1.752mg/L,探讨草莓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体对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较高频率的芽再生系统,也为基因的转化找到一个较好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草莓品种星都2号和全明星的无菌苗叶盘和叶柄基部为外植体,采用携带美洲拟鲽编码pre、pro和mature 3种抗冻蛋白(AFP)基因的双元载体系统的根癌农杆菌进行转化,获得7个Km抗性株系。PCR扩增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6个株系呈阳性,结果表明,编码pre、pro和mature的AFP基因分别整合到了星都2号和全明星染色体DNA中,其中获得pre、pro和mature转星都2号株系各1个,转化率分别为1.56%、1.49%、1.67%;mature基因转全明星株系3个,转化率为4.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