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部分地区藏猪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戊型肝炎流行情况,在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和山南等5个市,采集305份藏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并用SPSS 21.0方法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区域间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从305份藏猪血清中检测到81份抗体阳性,总抗体阳性率为26.6%(81/305);拉萨市和林芝市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2.8%(20/61),其次为昌都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阳性率分别为29.5%(18/61)、26.2%(16/61)、11.5%(7/61);山南市阳性率与其他4个市相比差异显著(P0.05),公猪和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35/150)和29.7%(46/155),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西藏地区藏猪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鉴于当地存在食用生或半生猪肉和猪肝的习俗,建议加强宣传,倡导健康饮食,同时加强高发区疫病防治,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L-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类维生素季铵盐化合物,以赖氨酸为底物在动物体的肝脏和肌肉中内源性合成。长期以来,L-肉碱不仅被认为在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证明具有抑制氧化损伤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因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补充L-肉碱在改善家畜性能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猪、鸡等单胃动物,对反刍动物研究较少。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特殊的瘤胃生理环境以及瘤胃微生物对L-肉碱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简述了L-肉碱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补充了L-肉碱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葡萄是重要的经济果树,果穗形状会影响其经济价值。本研究跟踪调查25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果穗发育过程,建立新的花序形状并完善果穗形状分类标准,为葡萄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田间跟踪调查25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穗长宽发育情况,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以及果实成熟期3个关键时期测量主穗长宽、小穗长宽、小穗角度、果粒横纵径、果粒重以及果柄长,分析果穗形状动态发育过程中各指标变化规律。【结果】基于25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田间调查结果,将花序与果穗形状分为长圆锥、短圆锥、长圆柱、短圆柱并建立新的花序与果穗形状分类标准。调查发现,在葡萄花序发育过程中,52.55%的花序会发生形状变化,以长圆柱花序居多,大多发育为短圆柱果穗。因此,果穗形状形成类型有16种。对葡萄穗长穗宽的分析发现,长圆锥花序在发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于短圆锥、长圆柱、短圆柱花序而言,穗长对形状影响更大,进一步探究发现小穗长/宽以及小穗角度尤其是上部小穗的长宽与角度是影响花穗形状外缘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将花序与果穗形状分为长圆锥、短圆锥、长圆柱、短圆柱4种,提出了一个花序、果穗的形状分类标准的计算方法,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计算与分类。一半以上葡萄花序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圆锥花序的形状较稳定。穗长、穗宽、小穗长宽及小穗角度对穗形影响较大,分别表现在影响形状的长宽和外缘,尤其是上部小穗的长宽与角度是影响柱锥判断的最主要原因。小穗角度的变化会影响小穗反映在形状上的有效长度。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花穗形状的整形修剪方法,可为葡萄的整形修剪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10~20和20~30cm土层总孔隙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在0~10cm土层以适度放牧区最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以及pH均显著减小(P0.05),速效钾含量在0~10和10~20cm土壤中先增加后减少,速效磷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重度放牧是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围栏封育可作为高寒草地植被短期恢复的最佳方式。适度放牧有利于植被群落的增多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加查县优良核桃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过去对西藏核桃主产区之一加查县优良核桃单株调查不全、资料不详等问题,对加查县核桃优良单株的分布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共搜集到了酥油核桃等36个外观品质及口感好的品种(单株),突破了原来在《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记载的11个优良单株,并详细记录了每个单株的当地名称,确定了分布的具体位置,如经纬度、海拔及所在村镇,同时取样测定了坚果的基本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6.
7.
并头黄芩(Scutellaria scordifolia)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头巾草、吉布泽。株高10~35cm,根状茎细长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叶对生,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单生于茎上部的叶腋内,偏向一侧。花萼钟状,二唇形,长约3mm;花冠蓝紫色或蓝色;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期6~8月。  相似文献   
8.
将岩青、轮叶棘豆等3种藏药材成分按一定比例配成复方,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将浓缩药液用细胞维持液配制成1g·L-1的药液,并根据对兔肾细胞(PRK)安全浓度的测定结果,稀释成不同梯度浓度,分别将脓疱皮炎病毒(ORFV)加入到已培养24h的单层PRK中,通过MTT法测定OD值,分析其对ORFV病毒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复制ORFV感染小鼠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药液对ORF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复方药液的浓度在7.81mg·mL-1~62.5mg·mL-1范围内,经回归分析,药物浓度与活细胞存在线性关系,P<0.05,对病毒增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复方药液可明显延长ORFV感染小鼠存活天数和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藏药材复方药液具有抗脓疱皮炎病毒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藏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当雄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动态,2010~2011年从当雄6个乡镇13个行政村每月采集血样,共采集1175份牦牛血清,采用牛皮蝇蛆病诊断技术(ELISA方法,GB/T 22329-2008)进行检测及阳性血清进行年抗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阳性率为73.6%~100%,1年中11、12、1月份抗体水平较高,从10月份开始升高,表明当地预防性驱虫的时间应为11月份。  相似文献   
10.
藏绵羊是藏族人民长期在高原特殊环境下选育的一个地方绵羊品种。长期在高寒低氧、气候恶劣条件下生存繁衍的藏绵羊,具有体质结实、耐粗放饲养管理、适应高寒自然条件的特性,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生活资料,而且也是主要生产资料。笔者以西藏那曲县(藏绵羊主产区)35只成年藏母绵羊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同时进一步分析估测了藏母绵羊体重的回归模型,以期指导藏绵羊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