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菜用大豆新品种——日本晴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严继勇  高兵 《中国蔬菜》2004,1(5):59-59
菜用大豆(早毛豆)是江苏主要栽培的蔬菜作物,尤其在苏南、苏中一些城郊结合地区,播种面积较大,全省每年播种面积约2.7万hm^2。其中30%左右通过鲜荚和速冻豆粒方式出口。  相似文献   
2.
礼品南瓜新品种碧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玉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杂交一代小南瓜新品种.其亲本之一B6-5b-4-2来自1998年引进的日本小南瓜品种,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本所试验大棚内自交.  相似文献   
3.
苏青3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S2-2-1-3-1-1-5-1为母本,以自交系C3-3-2-2-1-3-2-1为父本,配置而成的青花菜1代杂交品种。晚熟,定植至采收约90 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9 cm,开展度65 cm,有效叶数15张,株型直立且分枝少,适宜密植。叶色深绿,腊粉多。花球高圆,圆正紧实,蕾粒细密均匀,深绿色,低温不变紫。花球横径15.5 cm,纵径13 cm,单球质量0.55 kg。主茎不易空心,抗黑腐病、霜霉病。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在江苏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新品系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大面积种植提供适合江苏栽培的新品种,通过最近6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共审定春夏不同季节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8个,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菜用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与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菜用大豆的主栽品种,并对目前江苏不同季节菜用大豆主栽品种的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银月亮、红月亮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从江苏省地方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极早熟扁豆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经1999-2001年3年观察,表现出对日照长度不敏感、耐低温弱光、早熟、丰产、大荚、商品性佳等特点,已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示范推广,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早春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早熟栽培。特征特性①银月亮植株蔓生,长势较强。主蔓50cm以下分枝2~4个,第一花序一般着生于主蔓第2节。花冠紫红色,商品荚镰刀形,嫩白色,荚长9.5cm,宽3.0cm,平均单荚重6.5g。单荚种粒数4~5个。早春大棚栽培播种至…  相似文献   
6.
以洋葱胞质雄性不育系63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63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洋葱不育性与内源激素、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洋葱不育系花蕾的IAA、GA3、ZR和脯氨酸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且在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即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IAA、GA3、ZR、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异常与洋葱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热激处理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早期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分析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将易出胚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611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分别在体外32.5℃培养1 d(热激处理,E2)、体内正常生长1 d(对照组1,E3)及体外25℃培养1 d(对照组2,E5),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3个处理的小孢子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并鉴定热激处理下早期体胚发生的响应基因。[结果]将3个处理的小孢子Uni Gene表达量依次进行两两相比,即E2 vs E3、E2 vs E5以及E3 vs E5,分别鉴定出2 506、1 073和3 322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聚类分析表明,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组分中的细胞部件、细胞及细胞器;在分子功能中,这些基因在结合、催化活性及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中的比例最高;在生物过程中的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及刺激反应等类别中的比例也最高。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显示,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淀粉和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多糖降解等途径。进一步对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1和APX2,半乳糖脱氢酶基因Gal DH以及乙醛脱氢酶基因AD在体外32.5℃培养1 d后均显著上调表达。[结论]通过转录组学方法揭示了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基因组的表达变化,鉴定了可能与早期体胚发生相关的抗坏血酸代谢途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小孢子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甘蓝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与结球甘蓝耐寒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对6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蓝品种进行控制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测定了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可以鉴定甘蓝耐寒性;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10℃条件下种子的活力指数可作为甘蓝芽期耐寒性鉴定指标;5℃处理3 d甘蓝叶片中可溶性精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5℃处理6 d时的脯氨酸含量可作为甘蓝苗期耐寒性鉴定指标.上述指标可为耐寒性结球甘蓝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