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1.白粉病 危害症状:叶正反面产生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来连成片.布满白色霉层.霉斑边缘不整齐.后成灰白色.有时病斑产生许多小黑点.叶片逐渐变黄.发脆,干枯而不落。发病条件:发病适温16~24℃,75%以下湿度。高湿不利于孢子萌发,植株长势弱或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62.
青花菜抗冻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测定青花菜5个亲本及20个组合离体幼叶的细胞膜伤害率,并配以改进后的logistic方程,求得它们的低温致死温度。以低温致死温度为抗冻指标,运用(Vr,Wr)图表、双列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抗冻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亲本中,低温致死温度范围在-7.0~11.5℃之间;h2(B)为95.96%;H/D0.633。青花菜的抗冻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经检验,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3.
青花菜主要性状在自交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菜( B. oleracea var.italica) 具有广泛的自交不亲和性,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通过选择花期自交亲和指数迅速下降,3 代后渐趋稳定。系内株高、分枝数、花蕾粗细、球茎髓部空实度、花瓣颜色等性状在自交3 ~4 代后趋于一致。花球成熟期自交4 代尚难稳定。球径与球高比值在世代间变化不大。花球大小、蕾期亲和指数、生长势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自交衰退。  相似文献   
64.
曾爱松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园艺学报》2015,42(Z2):2889-2890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春喜’,春季露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60 d;叶球圆球形,结球紧实,球色绿,耐裂球,品质优,单球质量1.13 kg,适宜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作早熟春甘蓝露地种植,也适宜在河北、山西、山东、云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65.
9443早豇豆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极早熟豇豆.它具有结荚集中,荚形丰满、匀称,产量高,商品性好,耐贮运等优点,适宜全国大多数地区种植,长江流域可在春、夏、秋三季栽培,春、秋两季表现尤佳.从播种至采收43~45天,采收期30~45天,每667米2(1亩)产量为2000~2500公斤,可常年供应.  相似文献   
66.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7.
苏青3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品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耐寒、抗病、低温下花球不变紫等特点,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栽培。本文详细介绍了苏青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了该品种的适期播种、适时定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8.
江苏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菜用大豆栽培面积5.3万hm2左右。自1999年恢复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以来,共审定菜用大豆新品种12个。本文就江苏省目前主要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9.
佛手瓜(Sechium edule)起源于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纪传入美国,后传到欧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各国,大约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目前,佛手瓜栽培最多的是云南、四川、福建等西南和华南各省,已成为当地菜农庭院经济中的当家品种之一.华东各省亦已栽培利用,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一、开发利用价值1.可食性强佛手瓜果实实心,果肉质密而厚;瓜肉清脆鲜美、食用方法亦很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佐料可加工成甜、酸、辣、成等不同口味的菜肴.佛手瓜的嫩梢(嫩茎叶)亦可入厨,味美如芥蓝,台湾人形象地称之为“龙须菜”.此外,佛手瓜薯块状的根既可食用又可作为饲料或加工提取淀粉的原料.  相似文献   
70.
碧玉由两个株系B6-5b-4-2和B5-4-2-2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抗霜霉病和疫霉病,较抗枯萎病,耐病毒病和白粉病。植株长势强健,春季第一雌花节位为第6~7节,嫩瓜在开花后25~35 d采收,老熟瓜在开花后50~55 d采收。单瓜重1.5~2.0 kg,瓜近圆形,瓜皮深绿色,瓜肉呈暗红色,品质极为甜粉。大棚产老熟瓜2 200~2 500 kg/667m2,露地产老熟瓜1 800~2 300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