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提供一种简捷实用的林木养分测定方法.以油茶为对象,采用常规养分分析和电导率法,分别测定油茶叶片样品的N、P、K养分含量及其相对电导率,建立其相对电导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模型,并探索利用根据测定样品的电导率,来快速获得该样品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片样品相对电导率与N、P、K养分含量相关性良好,且均遵循多项式拟合模型,经验证,该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适宜采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的适宜采集期,采用定点定期连续叶片样品采集方法,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油茶叶片中的N、P、K、Ca和Mg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叶片中的N、P、K素含量随其年生长发育进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Ca素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后升高,Mg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油茶叶片中养分元素含量在6月和8月间的数值变化较小,6~8月可为N素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6、8和10月P素变化相对平缓,此时为P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K、Ca和Mg养分测定以8月采样为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为目的的样品适宜采集期为6~8月。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盐度0、5、8、11、13、16下胁迫20d,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幼鱼内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共3个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澳洲宝石鲈3个免疫因子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盐度的胁迫下,随着盐度的升高,其SOD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低盐度胁迫下有短暂升高的过程,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活性又明显下降;而酸性磷酸酶(ACP)则是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试验结果说明低盐度胁迫能引起宝石鲈的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大幅度升高盐度可显著影响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澳洲长鳍鳗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澳洲长鳍鳗染色体为38条,核型公式为2n=14m+6sm+18t,NF=58;未发现随体、次级缢痕及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经PCR条件优化,成功地将该RAPD标记片段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即SCAROaF1488。采用双重PCR技术,以mtDNA 16S rRNA基因片段为PCR扩增阳性对照,对该标记的有效性在两个群体共200个个体(雌、雄各100个)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性别的符合度为100%。SCA-ROaF1 488标记的获得为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深入研究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1.151%、18.844%、12.324%和10.169%,4个主成分的积累贡献率为72.487%,雌雄个体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存在重叠交错态势,差异不显著,与t检验结论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