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89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9篇
  21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草地布是一种现代农田标准化管理,实现现代绿色果园,抑制杂草生长的现代集成防控技术。由于在本地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防草地步技术,导致该技术在本区域的发展比较晚。在当前,随着现代园艺形成规模化,绿色化的锄草防控技术日渐成为主流趋势,具有改良水土养分的锄草地步的技术应用,取得了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了解林蛙养殖场地土壤菌群组成和结构特征、喷洒益生菌后的土壤菌群变化和潜在致病菌的种类与数量。试验设置3个组:养殖场地组、益生菌喷洒组和半人工养殖组,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3个试验组共获得191 588条有效序列,1 369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经分类学鉴定分属于438个属,29个门。3组样本菌群数量较大,多样性水平也相对较高。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Sphingopyxis、紫杆菌属(Porphyrobacter)、蓝细菌纲中未定种类(norank-c--Cyanobacteria)。各分组之间菌群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各组菌群结构相似度高。土壤中潜在的红腿病致病菌在属的水平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喷洒益生菌后土壤菌群变化不明显。本研究为全面了解东北林蛙养殖场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变化、发掘有益微生物种类和东北林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木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在云南河口开展3种种植密度(80 cm×150 cm、150 cm×200 cm、 250 cm×300 cm)对辣木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250 cm×300 cm的地径增长量显著高于种植密度80 cm×150 cm的, 3种密度株高增长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250 cm×300 cm的辣木开花和种子成熟期比密度80 cm×150 cm的提前20 d左右; 3种种植密度的结实率均较低,密度小的250 cm×300cm的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较大,即果实质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可促进辣木的生长及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5.
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森林土壤N亏缺和N异质分布的逆境中,在林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且这种吸收偏好会随生长环境条件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NH4+和NO3-这2种主要形态的偏好选择性已被证明是决定林木生产力、竞争、共存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树种在N异质分布环境下的N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揭示林木N素营养遗传特性和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从森林土壤中N的主要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林木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林木N吸收偏好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不同树种的造林配置和合理N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玉溪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气温偏高。雨季前全市持续出现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玉溪市气象部门积极争取人影经费,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通过地空联合作业,有效增加了我市地面降水。通过科学组织开展抗旱人工增雨作业,为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抗旱保民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铮      余庭龙    朱春云    李海佳    邓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52-59
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不同退耕年限对青海东部人工林形质的影响,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青海东部西宁市大通县设置青杨、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典型人工林试验样地,开展退耕年限10、20 a和30 a样地调查。以生长情况、侧枝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作为退耕还林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木形质的评价体系,对4种人工林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干形情况对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0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337;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0;16个评价指标在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健康情况(0.674 9)>自然整枝能力(0.598 8)>土壤有机质(0.578 7)>通直度(0.526 5)>分杈情况(0.348 0)>土壤K(0.232 5)>侧枝平均基径(0.202 7)>胸径年均生长量(0.176 9)>枝粗指数(0.150 6)>土壤N(0.139 2)>树高平均生长量(0.107 6)>高径比(0.071 5)>尖削度(0.054 0)>土壤P(0.049 6)>侧枝数(0.047 9)>冠径比(0.040 7);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青杨(81.67)>华北落叶松(80)>青海云杉(75)>祁连圆柏(60)。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其发育呈正向演替。高寒丘陵区人工林形质随退耕恢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前期造林(10 a)可迅速提高林地盖度;发育至20 a时,林地林木形质最优;退耕30 a,林下光照减少,下层出现竞争缺光,影响林地涵养水分功能发挥,影响林木形质。以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可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依据,为其他树种形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秸秆饲料化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利用率。合理开发秸秆饲料资源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目前秸秆加工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步。因此,文章综述了秸秆的营养价值、饲料化处理技术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畜腹泻是冬春季节家畜最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营养缺乏、管理不当、畜舍潮湿、饲喂冻料冷水等诱因可导致病情加重,以剧烈呕吐、发热、腹胀、腹泻、脱水和便血为特征,发病率高,不同年龄的家畜均可发生。定西市安定区被列为全省牛羊养殖大县(区)以来,规模养殖户迅速发展,家畜存栏数量猛增,腹泻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给当地规模养殖户和零散养殖农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扬辐粳 7088 属于常规迟熟中粳稻,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2023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 20230051)。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扬辐粳 7088 全生育期 152.5d,与对照淮稻 5 号相当;株高 98.8cm,亩有效穗数 23.0 万穗,每穗总粒数 129.1 粒,结实率 93.2%,千粒重 27.0g ;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稻米品质符合 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 2 级标准。对扬辐粳 7088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