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134篇
  240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205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色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监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重大病害,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蔓延,该病已成为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主要虫媒,对柑橘木虱种群的准确监测与有效防控是控制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的关键所在。有色黏虫板是一种利用昆虫趋色性,对小型飞行昆虫进行监测与诱杀的重要物理防治手段。有色黏虫板同样适用于监测和诱捕柑橘木虱,但黏虫板的颜色、光源、气候条件、悬挂黏虫板的植物种类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成分等都会影响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诱集效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柑橘木虱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利用有色黏虫板,监测与防控柑橘木虱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有色黏虫板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 7和0.924 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4.
色泽是肉制品评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肉制品中加入发色剂可使产品色泽良好,提高产品品质。传统肉制品中通常添加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过综述肉制品发色剂的使用现状、新型肉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肉制品发色剂的开发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浅谈人造薄木生产中单板的漂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木材颜色的成因及漂白机理,重点介绍了人造薄木生产过程中单板漂白工艺。研究表明,经漂白处理的单板,颜色明显变浅,色调也比较均匀,而且还消除了板面污染,对单板的染色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确立了一种新的红曲霉色素提取方法:以红曲米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得到的提取液再以正己烷提取分离。结果表明,此法所得的红曲霉色素是水溶性的,宜于用作食品添加剂。此外,还对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最佳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黄瓜雌性系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1~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3/5,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亲本、F。、BE及F2后代观察和叶绿素测定,证明该突变体是细胞核遗传,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并且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该突变性状是研究光合系统和基因定位的好材料,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9.
高温条件下芥蓝菜薹色泽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温条件下3个芥蓝品种菜薹色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芥蓝菜薹的叶绿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尖叶夏芥蓝均为最高,荷塘芥蓝次之,中花芥蓝最低。尖叶夏的有机酸含量最高,中花次之,荷塘最低。花青苷含量较高的品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比较高。芥蓝菜薹表皮色泽是叶绿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的综合表现,并受表皮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e seasonal change in petal color and pigmentation of 29 commercial Eustoma cultivars was studied. The flowers ar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anthocyanidin phenotype in association with petal coloration, i.e., delphinidin (Dp)-based (purple flower), cyanidin (Cy)-based (reddish purple flower), pelargonidin (Pg)-based (pink flower), and none (white flower) groups. The constitution of petal anthocyanidins was not changed by forcing treatment in most of the flowers. Lightness (L*) and chroma (C*, color saturation) showed a chan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decrease of hue angle difference (ΔH*), thus simultaneously the chromatic tonalities tended to move to redder and bluer, respectively. Floral pigment clustering described two flower groups in a dendrogram, based on anthocyanidin constitutions as phenetic markers, which are apparently the Dp- and Pg-based phenotypes of anthocyanidin syntheses. The Cy-based flowers made a subcluster with the Pg-based flowers, indica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two anthocyanidins, and suggesting the Dp- and Pg-syntheses complement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