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于2011年4、7、9和11月对西溪湿地的11个采样点水样进行了不同形态氮含量的测定,分析了TN、NH3-N及NO3--N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出入水口附近的采样点水体中氮含量总体较高;西溪湿地水体中TN和NH3-N含量分别在11月份和9月份时达最高值,但均在4月份时最低,而NO3--N含量分别在11月份和7月份达至最高和最低水平;西溪湿地水质表现为季节性的TN和NH3-N超标,TN含量多达超Ⅴ类水平,NH3-N含量多达Ⅲ~Ⅴ类水平,且7、9、11月超标相对严重.因此,今后应加强西溪湿地水质中TN和NH3-N的季节性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及其在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点,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控及居民健康生活的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分别在丰、枯水期采集该区域地下水样品各10组,在检测水样6种常规指标和7种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和修正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地下水超标组分包括硫酸盐(10%)、硝酸盐氮(30%)、氨氮(35%)、氟化物(40%)、硫化物(40%)、Mn(55.5%)、Pb(20%)和Cd(10%),其中氨氮和Mn污染程度明显更严重,超标组分中仅硫化物和氟化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时期特征,均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受污染极不均匀且整体污染程度非常严重,丰水期地下水水质较枯水期更差,污染在样点DXS04,DXS06和DXS07所在位置有较大程度的集中。[结论]各污染指标均与稀土矿使用的化学药剂存在运移转换关系,研究区地下水受稀土矿开采影响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废弃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达到重度风险级别;从克里金插值结果来看,废弃地表层土壤污染最小的地方均在废弃地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河流尾段处,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尾矿库东部、服务区、居民点、河流中段以及河流转弯处。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大洋水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3、6、9月对其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 7种重金属和碳、氮、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含量分别为19.50、86.19、0.41、2.44、126.7、3.46、0.36 mg/kg,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7.30%、0.27%和0.099%,各种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无空间差异;大洋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两种背景值评价方法间无差异或仅相差一个等级;以金衢盆地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大洋水库沉积物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Cd=10.53),7种重金属处于低污染到较高污染程度之间,其中Hg污染程度最高,Cr和As污染程度较低;大洋水库沉积物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81.63,具有中等生态危害;各种重金属离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Pb、As、Cu、Zn、Cr,其中Hg具有中等到较高的生态风险,Cd为中等风险,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研究表明,该水库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较严重的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u、Pb、Zn、Mn、Co、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41.3、102.6、704.6、14.4、37.4、83.2 mg· kg-1,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u、Pb和Zn.土壤中Cu、Zn、Ni和Cr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Pb、Mn和Co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余态的形式存在,重金属的迁移顺序为Mn(63.91%)>Pb(60.08%)>Co (51.70%) >Ni (37.12%) >Zn (32.09%) >Cr( 30.58%) >Cu( 19.95%),其中,Mn、Pb和Co有50%~65%可以发生迁移,易被生物体利用,危害较大.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了Pb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有波动 ,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底泥中Cr、Cu、Zn、Pb、Cd和Hg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首要污染重金属Cr平均含量高达53.35mg/kg,超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最高限量幅度为6.7%;Cd含量在0.07~1.13 mg/kg之间,其平均值0.45 mg/kg未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但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Cu、Zn、Pb、Hg含量范围分别7.98~40.31 mg/kg、30.24~80.22 mg/kg、11.29~24.50 mg/kg、0.08~0.17 mg/kg,平均值均未超过2项国家标准最高限值;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为评价标准,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地区的污染状态主要为警戒级和轻微污染级。 相似文献
10.
辽宁植烟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辽宁植烟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状况,对辽宁省10个植烟县(市)土壤的As、Hg、Pb、Cd、Cr、Cu和Ni 7种重金属含量及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2种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辽宁植烟区整体还是各个县(市),土壤重金属Cr、Ni、Cu、As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Hg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Pb含量整体分别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一级标准,仅个别地区处于一级、二级标准。无论辽宁植烟区整体还是各个县(市),土壤HCH和DDT残留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As、Hg、Pb、Cd、Cr、Cu、Ni及HCH、DDT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60,农药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042,两者均小于0.7。可见,辽宁植烟土壤处于清洁水平,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