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0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964篇
林业   2085篇
农学   900篇
基础科学   283篇
  2147篇
综合类   7242篇
农作物   672篇
水产渔业   596篇
畜牧兽医   1084篇
园艺   684篇
植物保护   95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136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857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梅雨季节阴雨时间长、降水量大而集中常常引发涝灾和造成棉花渍害的现象,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棉花防涝防渍及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与要求,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棉农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植棉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段锞  胡丹  陈祉夷 《农业工程》2021,11(1):137-140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其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陕西省茶叶出口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陕西省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潜力较大,未来将逐步呈上升态势。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通过借力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稳固绿茶品牌、布局海外仓解决出口难的问题,以及完善跨境电商法律秩序,拓展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 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旨在促进安徽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泰山女儿茶,是中国古代北方茶区的特色。笔者在对泰山女儿茶的古籍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了泰山女儿茶的植物种类,并为"《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是泰山女儿茶"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的多样性,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 000余份样品,经过微观形态观察和基因ITS序列比对,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主要对其孢子形态特征、表面特征及长宽比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质量性状上,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上,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Climate change severely impac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ch jeopardizes food security. China is the second largest maize producer in the world and also the largest consumer of maize.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can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to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litics. Panel models are unable to determine the group-wise heteroscedasticity, 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 and autocorrelation of datasets, therefore we adopted the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FGLS) model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in China from 1979–2016 and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1) During the 1979–2016 period,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negatively impacted the maize yield of China. For every 1°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 maize yield was reduced by 5.19 kg 667 m–2(1.7%).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only marginally during this time, and therefore its impact on the maize yield was negligible. For every 1 mm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the maize yield increased by an insignificant amount of 0.043 kg 667 m–2(0.014%).(2)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 differ spatially, with more significant impacts experienced in southern China. In this region, a 1°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a 7.49 kg 667 m–2 decrease in the maize yield, while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maize yield in northern China was insignificant. For every 1 mm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the maize yield increased by 0.013 kg 667 m–2 in southern China and 0.066 kg 667 m–2 in northern China.(3) The resilience of the maize crop to climate change is strong. The margin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in both southern and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1990–2016 period was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1979–2016 period.  相似文献   
8.
曾雄生 《中国稻米》2021,27(4):127-132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近百年来中国稻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展望未来稻米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美琪  贾小卫  郭蕊  吴丹  刘浩 《绿色科技》2020,(6):34-37,42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7月22~23日京津冀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动热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北抬、低空急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和黄渤海的补充水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在河北中部的水汽辐合抬升则为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此次暴雨的产生受中尺度对流云团的连续生成合并影响,降水效率高。在暴雨中心整层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速度中心明显,使得高层的抽吸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与发展,为降水强度增大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对能量锋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问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以节约经济运行成本;在分析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复杂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重点评价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影响因素。该评价体系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辅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