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84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51篇
  53篇
综合类   2357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70篇
畜牧兽医   771篇
园艺   958篇
植物保护   2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南方地区的蓝莓品种为主要对象,利用SSR标记分析现有品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设计合成了56对蓝莓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扩增和多态性引物筛选,将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66份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6对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条带,其中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为25对,占比引物数的44.64%,多数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在5~7个之间。25对引物在66份蓝莓供试种质中检测多态性,共检测到1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6.6个等位变异,PIC值变幅为0.656~0.947,平均值为0.777。多态性最好的引物Vc26可以检测到15个等位基因数目。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兔眼类型66份蓝莓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位于0.60~0.96之间,品种间遗传差异较丰富。利用UPGMA聚类将3种类型种质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兔眼类型品种‘红粉佳人’外,其余明显分为3个类群,且同一类型的种质基本聚在一起。结合不同类型种质的系谱分析,发现分类与品种种质的遗传成分相似有一定的相关。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揭示了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今后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遭受火灾的蓝莓植株开展不同高度修剪抢救试验,并调查了复活率、萌芽及新梢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剪高度在离地面≤5 cm和15~20 cm两种处理都能萌芽抽枝,复活率达到100%。不同的修剪高度萌芽抽枝情况无规律性差异。当年新生枝以营养生长为主,部分新生枝在当年秋季出现花芽分化开始生殖生长。建议对遭受火灾为害的蓝莓植株及时修剪,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遭受火灾的蓝莓植株开展不同高度修剪抢救试验,并调查了复活率、萌芽及新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剪高度在离地面≤5 cm和15 cm~20 cm两种处理都能萌芽抽枝,复活率达到100%。不同的修剪高度萌芽抽枝情况无规律性差异。当年新生枝以营养生长为主,部分新生枝在当年秋季出现花芽分化开始生殖生长。建议对遭受火灾为害的蓝莓植株及时修剪,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采摘机器人的识别-采摘精度与效率偏低等问题,开展了采摘机器人深度视觉伺服手-眼协调规划研究。开发了在手RealSense深度伺服的小型升降式采摘机器人,进行了采放果的工作空间与姿态分析,针对“眼在手上”模式建立了手-眼协调的坐标变换模型。对采摘机器人提出了基于在手RealSense深度伺服的由远及近手眼协调策略,并根据RealSense与机械臂参数完成了基于深度视觉的远近景协调关键点间分段动作规划。手眼协调采摘试验表明,末端在X、Y、Z方向的平均定位精度为3.51、2.79、3.35mm,平均耗时为19.24s,其中机械臂从初始位开始采果的平均耗时为12.04s,中间识别与运算的平均耗时为3.82s,放果动作平均耗时为7.2s,机械臂动作耗时占整个环节的80.2%。该机器人结构和在手RealSense深度伺服的手眼协调策略可满足采摘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氟铃脲在韭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和7500 g/ha(37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1次施药按照药后间隔10、14、21d采集韭菜样品;2次施药按照末次药后间隔7、10、14d采集韭菜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铃脲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消解较快,在山东保护地和安徽露地半衰期分别为7.7和11.5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建议使用5%氟铃脲乳油防治韭蛆,用药量7500~11250 g/ha,韭菜收割后2~3d,根部喷淋,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对韭蛆幼虫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感染Bt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首先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了菌株JQD117对韭蛆3龄幼虫72 h的LC50为2.8070×107cfu/mL,然后采用10×LC50、1×LC50和0.1×LC50三个浓度饲喂感染韭蛆幼虫,定期取样测定韭蛆体内5种酶活性,结果表明以较高浓度(1×LC50和10×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以低浓度(0.1×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其中,以1×LC50和10×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36 h和6~60 h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在6~60 h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显著抑制。以0.1×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活性只在36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2~48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羧酸酯酶活性只在6 h与对照相比受到显著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三种感染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感染JQD117对韭蛆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扰乱了韭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对外源毒素的分解,本文为Bt防治韭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夏季高温多雨,桑黄栽培易发生虫害,为指导生产,对桑黄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提出防控措施。发现桑黄的主要虫害为螨、跳虫、菇蚊、星狄夜蛾、凹黄蕈甲、鼠妇及蛞蝓。总结危害特点,对不同虫害提出效果较好的环境控制、物理控制和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选择韭菜选择抗病、抗寒、优质新品种四季翠绿。二、播前整地育苗地选择前茬不是种植葱、蒜、韭菜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疏松透气。翻耕深度25~30 cm,耙碎整平。整地前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 kg,深翻细耙,起埂做成1.2~1.5 m宽的平畦。畦长因需而定。三、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3—5月,以干播种子为主,也可采用浸种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