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58篇
综合类   7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农户尺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利用武汉市郊区763户农村家庭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距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相对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较优于OLS回归模型,但空间溢出效应比较小。(2)距离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农村居民家庭所在地与区政府的距离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与最近乡镇中心的距离效应显著为负,而与首位城市中心的距离效应为正,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在宏观层次,应继续增强首位城市的辐射作用,差异化实施就地城镇化;在微观层次,应营造农村公共空间,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并且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耕地低碳利用对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建立资本禀赋、技术认知的理论分析模型和研究假说,利用湖北省347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测度农户资本禀赋、耕地低碳利用技术认知的基础上,采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就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资本禀赋不仅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在1%水平上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技术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在1%水平上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环境素养在农户自我效能认知和耕地低碳利用意愿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个角度提升农户的资本禀赋,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知水平,提高农户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3.
巴西土地所有制与农场经营规模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的土地所有制和农场经营规模历史对中国当前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具有借鉴意义。巴西一直以来是私有产权下的大庄园经营模式,随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市场自由交易下,大量农民从农村转入并没有足够第二、三产业工作岗位的城市,这保持了巴西大宗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却导致愈演愈烈的失地农民运动。中国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时,同样面临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本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多目标需要,土地确权后是否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就能达到目标?巴西农地制度和农场经营规模变迁或许可作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该文采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评价了2004—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区域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关联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协调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呈逐步增强态势。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且随时间推移发生较小改变。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关联程度先增强后减弱。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正相关类型高高集聚(HH)与负相关类型低高集聚(LH)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正相关类型低低集聚(LL)和负相关类型高低集聚(HL)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HH、LH和LL型主要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强,HL型则散乱分布。随时间推移,除HL型外,其余类型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较为稳定。应制定科学的环境经济和环境技术政策,加强对城市的差异化监控与管理,合理进行分区管控并推进市域之间的技术与创新合作等来增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协调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完善的农地整治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运用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①农地整治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没有变化,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变化,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有明显提高。②农地整治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户的生计策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制造业生计活动减少,服务业相关生计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农地整治政策的实施会改变农户选择现代农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的相关生计活动的影响因素;农地整治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是农户选择传统农业生计活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材天地网30种中药材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使用HP-LSTM-MLP混合预测模型对中药材单品种价格指数和综合价格指数进行预测,并与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长短期记忆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GRU(gated recurrent unit,门控循环单元)等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MSE和R_(score)~2两个预测效果衡量指标中,HP-LSTM-MLP混合预测模型的RMSE为65.33,R_(score)~2为0.99,皆优于其他3种模型。采用HP-LSTM-MLP模型分别预测我国30种主要中药材综合价格指数以及单品种价格指数,结果显示,对中药材综合价格指数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89%;对黄连、连翘和麦冬等单品种价格指数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36%、5.66%和3.22%,说明HP-LSTM-MLP模型泛化能力较好,对我国中药材价格指数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乡村研究前沿热点与建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我国数字乡村后续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16―2021年CSSCI来源期刊上有关数字乡村研究的804篇文献绘制了知识图谱,并基于文献计量结果对数字乡村核心知识元素、前沿热点和话域主题展开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数字乡村研究和建设实践具有四大特征,即以历史任务为主线、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经济建设为重心和多维领域共同发力。从数字乡村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并对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了6条系统性对策建议,即拓宽乡村数字化振兴路径;打造乡村良好数字生态环境;提高数字农业建设质量与效益;强化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提升乡村数字治理绩效;坚持多维领域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0个省(市、区)级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判别其发展类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发展.[方法]通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省级农业科学院2003~2011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分析其变动趋势.[结果]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出现增长趋势,以2.1%的年平均速度递增,技术进步变动率的提升是推动省级农业科学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小.60%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运行效率处于增长型.[建议]开展针对性强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根据科技运行效率类型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估计2004—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总产量增长中种粮投入因素的影响及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中,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均远大于物质服务投入强度,劳动力成本强度的影响则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004-2012年,尽管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种粮投入对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增产率变化的贡献均在80%左右,播种面积减少是粮食增产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稻谷产量增长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逐步加大,小麦增产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则显著下降,而玉米的投入贡献比重变化不明显。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稳定和扩大播种面积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关键,应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