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9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卢中科    李敏    丁贵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1-158
为了解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抗旱能力及机制,筛选具有较强抗旱性的优良菌株。选取琥珀乳牛肝菌(sp)、粘盖乳牛肝菌(sb)、橙黄硬皮马勃(sc)3种外生菌根真菌,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2种方式,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EG-6000浓度下,sb菌丝生长速率一致,sp在0~21 d的菌丝生长速率较高,sc则在14~28 d才呈现速生期;轻度干旱胁迫(PEG-6000浓度为10%~20%)有利于sb和sp生物量的积累,增加sb对H+的分泌,并提高sb的SOD活性,降低sb的MDA含量,而sc的生长则受到PEG-6000的抑制;在PEG-6000处理下,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随PEG-6000浓度升高菌丝形态损伤进一步加重,但sb菌丝形态结构完整度高于sp与sc。因此,轻度干旱胁迫利于sb的生长,3种外生菌根真菌抗旱性强弱为:sb>sp>sc。本研究结果可为外生菌根真菌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菌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种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良高(H0)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H0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  相似文献   
4.
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种不同整地方式17a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对林木各种生长的影响;用帖现方法,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杉木各种连年生长的量的影响,一般在7-10a消失;对平均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主要箐面在10-12a前,在7-10a差异最大;整地对胸径的影响比对高树高和单株积的影响短1-2a。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在18 2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而林分是在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占48%以上)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而枝、叶、皮刚好相反,18年生以前,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根、皮、叶.8、12、18、2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33.94、89.94、204.51、223.71、234.14t.hm-2,净生产力为:6.24、11.14、15.63、14.07、11.93t.hm-2.a-1.中龄前,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多呈左偏态,此后呈右偏态,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在18年生前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麻疯树花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疯树花序、雌花及雄花连续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花序不同分枝上花的发育下部枝早于上部枝。同一花序分枝上位于二歧聚伞花序的中央的花发育早期早于两边的花。雌花在发育上经过两性时期,但雄蕊后来停止发育,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雄花的发育则不经过两性时期,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为单性花。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方向发生约90°改变,最终形成倒生胚珠。  相似文献   
7.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 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全Fe、Al、Cu、Zn、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Mn含量在1、2代幼龄林和中龄林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提高麻疯树雌雄花比例的方法,以提高麻疯树的生产能力,进行了激素KT对麻疯树头茬花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中以3 mg/L激动素KT对雌雄花比的影响最大,雌雄比为1∶11.9;5 mg/L激动素KT对雌、雄花的分化均表现出促进作用.激动素KT对雌花和雌雄比的诱导率在浓度为1~3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嫩茎愈伤组织保持、增殖与不定芽分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马尾松嫩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针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中容易出现褐化死亡的现象,探讨培养基中改变肌醇浓度引起的渗透压变化,调节激素配比和改变培养环境对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丛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GD培养基,添加肌醇3.0 g/L,能有效地解决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中的褐化问题;(2)在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2.0 mg/L和NAA 0.5 mg/L能逐渐把增殖培养的马尾松愈伤组织从暗培养过渡到光培养,并保持增殖;(3)DCR培养基中添加KT 1.0 mg/L和TDZ 0.5 mg/L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向丛生芽分化,并获得4个丛生芽。本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优良基因型快繁中愈伤组织保持、增殖和分化培养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