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文昌鱼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叙述,进而阐明文昌鱼生长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尼罗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14,38(6):869-876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5.36%),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循环投喂模式没有改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但却能明显提高日摄食率;各实验处理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鱼体灰分含量、肌肉RNA/DNA比值及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1F3、S1F5和S1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S0组差异不显著,但S2F3、S2F5和S2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S0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在S1F3、S1F5和S1F7模式下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而在S2F3、S2F5和S2F7模式下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且均是通过提高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量来实现补偿生长。在获得完全补偿生长的3组中,S1F3组的实际投喂天数最短,仅为33 d,比每天投喂模式缩短了23.3%,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1 d+投喂3 d是最佳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93.
干旱胁迫对小麦营养器官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营养器官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冀麦585、河农825、农大211和京冬8为试验材料,设置灌溉和旱作2个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灌溉栽培相比,干旱胁迫下成熟期小麦个体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增大,而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同时干旱胁迫提高了京冬8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抑制了冀麦585、河农825和农大211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河农825、冀麦585和农大211的最大灌浆速率与灌溉栽培相比显著增大,而京冬8的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对河农825和农大211渐增持续期、快增持续期和缓增持续期的天数变化影响不大,却缩短了冀麦585渐增持续期和快增持续期的天数,延长了京冬8缓增持续期天数,推迟了灌浆高峰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94.
针对温室作物秋冬季节CO2气肥严重不足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普通温室大棚的基于生物质原料发酵的二氧化碳施肥器。采用作物秸秆在好氧发酵作用下进行发酵,制取二氧化碳。同时,采用合理的自动控制策略,获取生物质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及水分等条件,并试验研究了生物质发酵制取CO2的最佳条件,验证了该施肥器用于温室补施二氧化碳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秸秆+好氧发酵菌)生物发酵产生CO2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含水量为70%、初始碳氮比为40:1,产气速率最快;碳氮比对CO2的释放影响最大,温度影响次之,含水量影响最小;在此条件下一次上料可以连续12天让面积120m2的温室CO2浓度保持在1 200×10-6以上,满足温室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5.
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引种的160科(近1 000种)植物进行了度夏适应性调查及生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引种植物适应性好的(Ⅰ、Ⅱ级)为124科(77.5%);适应性一般的(Ⅲ级)为21科(13.1%),明显不适应的(Ⅳ、Ⅴ级)为15科(9.4%)。引种植物大多数是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展览温室植物度夏适应性的因素主要与植物的原产地、温室内的环境因子、植物群落结构配置有关。在引种时,须充分认识迁出地与迁入地环境条件的差异,改善迁入地的环境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温室植物的成功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和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共配制8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寡糖和芽孢杆菌)、5 g/kg FOS(F组)、5 g/kg MOS(M组)、2.5 g/kg FOS+2.5 g/kg MOS(FM组)、107CFU/gB.clausii(B组)、5 g/kg FOS+107CFU/gB.clausii(FB组)、5 g/kg MOS+107CFU/gB.clausii(MB组)和2.5 g/kg FOS+2.5 g/kg MOS+107CFU/gB.clausii(FMB组)。用8种饲料饲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6 d后,取牙鲆肠道用2216E琼脂培养基培养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从各组牙鲆肠道中共检出细菌11种,其中共有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铅黄肠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各试验组(除B组外)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低于对照组,且FMB组最低;各试验组(B组除外)的表皮葡萄球菌、弗尼斯弧菌数、鲍氏不动杆菌和溶酪大球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M组和FM组肠道优势菌与对照组基本相似,B组、FB组和FMB组的优势菌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各试验组的铅黄肠球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比例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在试验饲料中添加FOS、MOS和B.clausii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牙鲆肠道病原菌,有利于改善牙鲆肠道健康,且寡糖与B.clausii联合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主要分析了牛羊养殖场收购玉米草和玉米种植户销售玉米草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如何将种、养、加产业链有机结合,解决牛羊养殖场饲草短缺和广大农村玉米秸秆浪费的矛盾,增加种、养双增收,降低农村因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丰收。  相似文献   
98.
山东近海鱼类群落种类组成与空间结构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近海渔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的影响,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为全面了解山东近海鱼类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为渔业资源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6—2017年在山东近海进行的4个季节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生态类群进行划分,并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调查所捕获的134种鱼类,其中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的物种有53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NMDS分析表明,53种主要鱼类可划分为a~c 3个生态类群,其中a类群集中出现在夏季,c类群主要在秋季出现,b类群的生物量和数量在全年中变化相对较小,且在春、冬两季具有明显优势。在群落的空间结构上,NMDS和ANOSIM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莱州湾海域(A区)与黄海邻近海域(B、C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在4个季节均较为明显。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造成A区与B、C区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的物种具有季节性变化,春季主要为短吻红舌鳎和黄鮟,夏季主要为鳀,秋季为小眼绿鳍鱼,冬季为斑尾刺虾虎鱼和黄鮟。  相似文献   
99.
旨在研究小拟南芥NPR1基因的第三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克隆出带有第三内含子的小拟南芥NPR1基因,构建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并对拟南芥进行农杆菌遗传转化,经5 mmol/L外源水杨酸12 h诱导,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拟南芥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野生型拟南芥的NPR1、PR-1、PR-2、PR-5表达量高于转基因拟南芥;相对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中SOD、POD酶活显著降低,而CAT酶活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转入含有第三内含子的Ap.NPR1基因,转基因植株系统获得性抗性途径受到抑制,植株抗病性降低,说明第三内含子使得系统获得性抗性途径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0.
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气候动态预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是马铃薯环腐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了探索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和建立温、湿度引起发病的预测模型,利用临夏地区马铃薯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不同发病阶段和发病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把马铃薯环腐病划分为以临夏市为代表的半干旱区和以和政县为代表的阴湿气候区,从发病早期到晚期,划分为两个区域两个阶段,建立了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发病区域不同发病阶段的预测模式。实现马铃薯环腐病气象预测;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73%以上,为临夏马铃薯推广栽培及病虫害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