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动物防疫是防制动物重大疫病发生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动物防疫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做好各类动物疫病预防接种工作,以确保防疫的密度和质量,通常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怀化市鹤城区成立于1998年,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素有“全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农区畜牧业发达。全区辖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旅游度假区,共93个行政村,35个居民委员会。鹤城区人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主管畜牧业、渔业的畜牧水产局,承担畜牧、水产、渔政、动物防疫、饲料等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病是近年来发生较多且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给生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就该病的发生做了详细调查,对该病可能发生的因素做了分析,并提出防控治疗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牦牛主产区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牦牛主产区巴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017年采集的896头份牦牛血清进行了P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Pm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5.74%(141/896),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地区Pm阳性率分别为12.50%、17.13%、12.91%和23.95%;小牦牛、适配期牦牛和大于6岁牦牛P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67%、16.50%和14.23%;雄性牦牛和雌性牦牛的抗体阳性率为16.51%和15.02%。通过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该地区巴氏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是否接种疫苗和地区有关。说明巴氏杆菌对该地区的牦牛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地下害虫包括金龟子类、蝼蛄类、地老虎类等.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隐蔽性强、危害严重并混合发生.如果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作和周围的花木等情况有密切关系。例如地老虎喜欢较湿润的粘质壤土。金龟子幼虫(蛴螬)适生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若前作为豆科植物.又加施未经腐熟的厩肥,则蛴螬必然较多。蝼蛄多产生在轻盐碱地、粘砂壤、湿润、松软而多腐殖质的荒地及河附近。地下害虫危害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主要以咀嚼式口器危害种子、幼苗、根部、根际处、幼苗叶片等,对播种、扦插、分株等繁殖的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成株危害性很大。有的还危害较大的常绿树、花灌木等(例如蛴螬),当前有些地方地老虎对红叶小檗、黄冬青危害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是在断奶仔猪和 3月龄内幼猪发生 ,呈散发和暴发形式 ,病死率很高。病猪主要表现为皮下和胃肠器官广泛的浆膜下水肿、共济失调、麻痹窒息死亡为特征。由于该病的发生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引起农户和临床兽医的重视。现就本病的调查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与同行探讨。1 发  相似文献   
8.
9.
西藏牦牛牛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年来西藏各地牦牛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7年采集的436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本次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46.10%(201/436),其中林芝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96%(17/27);昌都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6.81%(44/94);拉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26%(21/38);日喀则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7.83%(44/92);阿里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43%(51/92);那曲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5.64%(20/78);山南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67%(4/15)。七个地区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林芝(62.96%)、阿里(55.43%)、拉萨(55.26%)、日喀则(47.83%)、昌都(46.81%%)、山南(26.67%)、那曲(25.64%)。结果表明,目前西藏牦牛牛支原体感染状况不容乐观,且各地之间感染率有较大差异,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藏那曲牦牛源多杀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2018年7—11月西藏那曲牦牛发病的死亡原因,以安多县、班戈县、聂荣县和色尼区的26头病死牦牛内脏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特异性基因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荚膜血清类型、毒力基因以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得到13株分离菌,分离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鉴定结果均与多杀巴氏杆菌相符,并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和16S rDNA,菌株Pm-1和Pm-2的Kmt-1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牛源多杀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达98%以上;13株菌的荚膜分型鉴定结果均为B型;对分离菌进行已知的23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13株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在16~19种,ptfA、fimA等16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tadD、toxA等4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且每个地区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相同;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死亡时间为24~72 h,死亡率为100%,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肺脏、肝脏、心脏出血坏死。导致此次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荚膜B型多杀巴氏杆菌病,本研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预防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