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672篇
基础科学   7篇
  138篇
综合类   1280篇
农作物   517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444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1.
为了最终实现对籼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s)精确定位 ,用一个包含 1 31个系的籼 /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F6∶7)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含由 1 1 3个水稻探针、2 8个小麦探针揭示的 1 6 0个RFLP标记和由 5个PstⅠ /MseⅠ引物组合揭示的 78个AFLP标记。群体的杂合性比率接近期望值 ,表明该群体具有正常的遗传结构。在 6个染色体区域观察到标记的偏分离 ,表明即使在亚种内群体中也可能发生标记的偏分离。本图谱的总长度为 1 4 35 8cM ,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6 38cM。由于采用了一套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 (RGP)的RFLP标记 ,使本图谱能与RGP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两个图谱上的共同标记所覆盖图谱总长度几乎相同 ;在水稻 1 2条染色体中的 9条表现完全的连锁保守性。此外 ,水稻的第 1号染色体与小麦的第 3组染色体具有很强共线性。但是 ,两个图谱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1S、1L、4L和 8L 4个染色体臂上发现 4个小倒位 ;除第 5号和第 6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共检测到 1 9个新的位点。籼稻亲本间在染色体臂 2S、7S、1 0L和 1 1S 4个区域的RFLP多态性很低或没有 ,从而导致籼稻图谱在这些区域呈现空白。在这个籼稻图谱中 ,未检测到第 1 1号和 1 2号染色体间的重复性。还就稻属在基因组进化中的染  相似文献   
92.
不同温度下哲罗鲑幼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每4个雄性亲本与1个雌性亲本交配的巢式设计方法,建立哲罗鲑(Hucho taimen)9组母系半同胞、34个父系全同胞家系.19个家系置于(13±1.5)℃(高温),15个家系置于(9±1.5)℃(低温)条件下饲养,计算幼鱼各月龄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哲罗鲑幼鱼在低温条件下体质量遗传力为0.413~0.675,体长遗传力为0.297~0.777;高温条件下体质量遗传力为0.396~0.558,体长遗传力为0.194~0.624,均属于中高遗传力.在2个温度条件下母本间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父本间遗传方差组分,存在较大的母本效应或显性效应,而根据父本间遗传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较为无偏.低温条件下体长、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高于高温条件下的估计值,表明基因和环境互作效应较为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对体长和体质量进行选择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体长和体质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条件下都具有显著的遗传正相关和表型正相关(P<0.05),表型相关系数为0.815~0.939,遗传相关系数为0.794~0.939,表明通过体质量或体长进行选育均能达到改良生长性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鲤头长、体厚、体高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174个SSR、41个EST、345个SNP标记对以镜鲤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4.0软件包构建遗传连锁图。利用MapQTL5.0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和多QTL区间定位法(MQM mapping,MQM)进行QTL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对体高、头长、体厚的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6个与体高性状相关的QTLs区间,分布在LG1(SNP1339-SNP1490)、LG10(HLJE469-SNP1491)、LG12(SNP0922-HLJ1316)、LG13(SNP0937-HLJ328)、LG25(SNP1041-HLJ594)、LG35(SNP1425-SNP0389)等6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20.0%~43.3%。其中,SNP1339-SNP1490区间LOD值最大为3.64,解释表型变异35.4%。6个与头长相关的QTLs,分布在LG1(SNP1339-SNP1490)、LG12(HLJ071-HLJ336)、LG13(SNP0937-HLJ328)、LG24(SN...  相似文献   
94.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s cultivated primarily for its protein and oil in the seed. In addition, soybean seeds contain nutraceutical compounds such as tocopherols (vitamin E), which are powerful antioxidants with health benefi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that affect accumulation of soybean seed tocopherols.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AC Bayfield’ × ‘OAC Shire’ was grown in three locations over 2 years. A total of 151 SSR markers were polymorphic of which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identified 42 markers whereas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dentified 26 markers linked to tocopherol QTL across 17 chromosomes. Individual QTL explained from 7% to 42%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Significant two‐locus epistatic inte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for a total of 122 combinations in 2009 and 152 in 2010. The multiple‐locus models explained 18.4–72.2%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reported QTL may be us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to develop high tocopherol soybean cultivars.  相似文献   
95.
通过120尾同塘养殖翘嘴鲌体长和体质量的测定,以及生长激素基因(GH)侧翼的2个微卫星位点Cal-GH01和Cal-GH02基因型检测,分析了翘嘴鲌GH基因侧翼的2个微卫星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l-GH01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404、407和410 bp)和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407 bp是优势等位基因,407/407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420,观测杂合度为0.207 2,属中度多态性位点。Cal-GH02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366、375、378、381、384和387 bp)和11种基因型,等位基因381 bp是优势等位基因,381/381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为0.450,观测杂合度为0.466 1,属中度多态座位。微卫星位点Cal-GH01的分析结果表明,404/40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13.3%,其体长最长。407/410型个体占样本数的5%,其体质量最大。Cal-GH01不同基因型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均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微卫星位点Cal-GH02中,366/381型个体占样本数的3.3%,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大,其体质量显著大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384/38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2.5%,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小,其体长显著小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翘嘴鲌GH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存在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翘嘴鲌生长的候选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96.
【目的】筛选适合三亚市土壤及气候条件的黄瓜砧木品种。【方法】对 14 个市场上应用较多及自 主选育的黄瓜砧木新品种展开筛选,并研究嫁接当地主栽黄瓜品种津绿 18 后对黄瓜生长、产量和蜡粉等的影响。 【结果】各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惠美一号(99.14%),最低为比久 F1(87.57%),成活率达 95% 以上的有 火凤凰、威力一号、黄诚根 2 号、惠美一号、北农亮砧、S84、S31×S73;火凤凰、壮士、北农亮砧、S31×S73 相较其他处理前期生长优势更明显;火凤凰、北农亮砧处理对刺瘤影响较小,火凤凰、嘉藤青木、东方正大小 籽、北农亮砧无蜡粉,增加了果实亮度;小区产量较高的北农砧木 2、火凤凰分别比津绿 18 自根苗(CK)增产 21.54%、20.54%。【结论】火凤凰嫁接成活率高,黄瓜前期长势强,对果实性状影响小,果实无蜡粉、瓜色亮, 商品性状好,产量增加 20.54%,是适合三亚地区黄瓜嫁接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产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东乡绿壳蛋鸡和单冠白莱航 鸡为亲本构建的资源群体 F2 代为素材,测定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部分产蛋性状。【结果】9 个变量中共有 24 对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鸡冠性状中,冠重和冠面积间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到 0.846(P < 0.01);72 周龄 产蛋性状中,产蛋数和蛋重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139(P < 0.01);两组性状中,冠长和 72 周龄蛋重间 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118(P < 0.01)。典型相关分析中,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产蛋性状第一典型相关系 数为 0.203,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由冠高、冠面积、72 周龄产蛋数、72 周龄蛋 重和 72 周龄蛋壳强度间的显著相关引起。  相似文献   
98.
以巨菌草为试验草种,通过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对其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明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大,巨菌草分蘖数、茎粗减小,株高、鲜草产量先升后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80 cm×60 cm (20 833丛·hm-2);以有机肥或废菌料作基肥,适宜施肥量为3 000 kg·hm-2;在基肥基础上进行尿素或复合肥追肥,适宜追肥量为750 kg·hm-2。  相似文献   
99.
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抗旱指标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选育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通过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8个品种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根据抗旱系数不同,可分为抗旱性强、中、弱3个等级;12个性状的主要信息主要集中在4个主成分中,累积贡献率达93.40%,这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产量、抗旱系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不实小穗数、颖花结实率9个性状。产量、穗下节长和株高与抗旱系数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217-3,Z0231-3和对照中引6号,这三个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及株高等主要指标在第三类和第二类之间,但穗长、穗粒数及单株粒重在三类中平均值最低。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98-5808-1和Z0228-2-1,这两个品种的穗粒数、单株粒重和不实小穗数三个指标平均值最高,但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等指标平均值最低。第三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349-4,08AWS089和晋太0509,这三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旱系数高,平均穗长最大,平均穗下节长最长,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千粒重最大、株高最高。  相似文献   
100.
群体密度对夏玉米穗下茎秆性状及抗倒伏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5个密度处理,2015~2016年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穗下茎节性状和抗倒伏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增加,穗下由基部向上第2~5节节长增长;第3、5节7.50万株/hm~2密度处理较4.50万株/hm~2分别增加了19.04%、13.93%(2015)和22.84%和26.76%(2016);第6~8节变化不显著,穗下各节节粗变细。节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倒伏率与茎秆节间直径、茎秆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植密度、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第3~5节和第8节(穗下第1节)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相关系数为r=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