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5篇
  93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51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一种液压监测的软件及硬件电路系统,克服了一般数字式液压监测仪校正环节复杂、测量精度差、控制方式单一的技术缺陷,解决了其他液压智能仪表需以标准信号输入的要求.性能检测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电路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性价比高.在节水灌溉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核桃壳木醋液的制取、成分分析及抑菌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核桃壳资源,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干馏的方法,分90~150℃、150~310℃、310~550℃ 3个温度段收集馏出液,经静置、木炭粉吸附焦油处理等过程,制得核桃壳木醋液。然后对所得木醋液的基本性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最强的木醋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壳木醋液产生的温度范围为90~550℃;各温度段所得木醋液精制后的得率随干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pH值随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有机酸含量则呈降低趋势;各温度段核桃壳木醋液对测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较高温度段(150~310℃、310~550℃)的抑菌效果较好。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温度段为150~310℃的木醋液中含有约4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酮类、醛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其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80.70%。初步分析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为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制备植物叶片葡萄糖活体检测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植物体叶片的葡萄糖浓度,为了解霜霉病侵染黄瓜的抗病状态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双通道丝网印刷电极为基底电极,使用1 mg/mL氯金酸溶液在传感器表面生成金纳米颗粒用于提高其导电性及活性面积,将5 mg/mL壳聚糖和180 mg/mL葡萄糖氧化酶混合以提高酶的固载量和活性,滴加10%的Nafion水溶液以增加对阳离子的选择性并提高电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活体检测植物扁平叶片中葡萄糖浓度的双通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法及电化学阻抗谱,对所制备传感器进行形貌、结构及电化学的表征;基于优化条件,对所制备的葡萄糖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进一步使用黄瓜果汁进行传感器的加标试验,并应用该传感器对正常与带菌斑黄瓜叶片的葡萄糖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所制备植物叶片葡萄糖活体检测传感器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电极制备成功,其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所设计的植物活体叶片葡萄糖检测双通道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50 mmol/L,检出限为0.784 mmol/L。采用3种不同浓度黄瓜果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17%~103.05%,相对标准误差≤ 4.52%,表明该传感器准确可靠。应用所制备的传感器检测结果表明,在双通道检测条件下,正常黄瓜叶片和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在通道1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8.03±0.96)和(28.71±2.03) mmol/L,在通道2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2.15±1.46)和(25.57±1.81) mmol/L,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的葡萄糖浓度较相应正常叶片增长了257.53%(通道1之间)和110.45%(通道2之间),表明不同生理条件下同种植物叶片的葡萄糖浓度因为霜霉菌侵染而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斑区域葡萄糖浓度的检测结果还显示,通道1的葡萄糖浓度高于通道2,表明通道1检测的侵染区域抗病响应迅速,侵染区相应代谢物质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邻近区域的葡萄糖逐步出现积累。【结论】所制备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植物在不同生理环境下的葡萄糖浓度,可为活体植物叶片葡萄糖的实时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
卫星搭载小麦SP3代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素娜  吕金印 《核农学报》2009,23(2):193-196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返回式卫星搭载小麦两个品种SP3代籽粒的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相关评分方法计算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Glu-1位点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经卫星搭载可产生较高频率的HMW-GS基因变异,陕253和西农1043 两个品种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27.08%和27.45%。陕253和西农1043 SP3代的小麦品质得分分别为7分和6分,陕253 SP3代变异株为优质小麦。  相似文献   
85.
智能水位测控仪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变频节能节水灌溉系统中对蓄水池水位测控的实际需要,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水位测控的硬件及软件电路系统,实现了对蓄水池水位的准确测量与监控。该系统克服了数字式液位测控仪校正环节复杂、预置值温漂、控制方式单一的技术缺陷;屏除了其他智能测控仪表对传感器输入信号要求高、参数编辑过程复杂的应用弊端。性能检测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电路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性价比高,并在节水灌溉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绿原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忍冬茎叶中绿原酸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回流法提取忍冬茎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提取溶剂最初pH 6,此时绿原酸提取率最高,可达1.37%。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改良剂对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小青菜镉、铅含量的效果。【方法】以小青菜品种"塌地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施用不同改良剂(石灰、沸石、骨粉、FeS2、纳米羟基磷灰石、粉煤灰及其两两组合)处理,测定重度镉(40mg/kg)、铅(1 200mg/kg)污染土壤中小青菜生物量、镉和铅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土壤pH值,分析不同改良剂处理对小青菜中镉铅含量的降低效果。【结果】施入改良剂后,小青菜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沸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下的生物量最大,与未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增产51.1%(P<0.05)。小青菜地上部镉含量降幅最大的为石灰+沸石处理;地上部铅含量降幅最大的为沸石+骨粉处理。小青菜中镉的转运系数大于铅,表明镉比铅更容易迁移到小青菜地上部分。施入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且以沸石+骨粉处理下的pH值最大。【结论】施用改良剂后,小青菜中镉和铅的含量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八角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质谱法(MS)和核磁共振法(NMR),对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了7种化合物,分别为Nortrachelogenin-8′-O-β-D-glucopyranoside(1)、Dihydrobuddlenol B(2)、Narin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L吡喃鼠李糖(4)、Benzeneethanol-4-O-β-D-glucopyranoside(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和莽草酸(7)。【结论】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8-溴代辛醇、三苯基膦和正丁醛为原料,分别以二甲亚砜钠盐和二甲亚砜作为强碱和溶剂,通过Wittig试剂合成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收率30%。产物结构经IR、NMR、MS分析得到证实。提出的合成方法原料易得,路线短,副产物少,操作简单常规。  相似文献   
90.
为了考察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了桐油的脂肪酸成分,研究了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了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桐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7.32,其主要成分为含有18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桐酸是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75.033%)。酯交换法制备桐油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与桐油的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桐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 min,平均转化率为82.8%。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除运动粘度、酸值较高外,基本符合0#矿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