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28篇
  78篇
综合类   71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不同针、阔叶树种的种间关系,为通过针、阔混交或枯落叶客置来防治人工针叶纯林土壤的极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的靖边县,选择覆盖度达到90%~100%的22年生油松和25年生樟子松纯林,建立20 m×20 m的标准地,以5样方(1 m×1 m)混合采样法采集0~10 cm土层腐殖质土壤和附近不同针、阔叶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油松纯林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部分酶活性降低及真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樟子松纯林会导致土壤部分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和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油松纯林土壤极化的优先顺序为:引入白榆、沙棘和旱柳最好,其次为紫穗槐,而小叶杨、刺槐和柠条则均不适宜引入;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樟子松纯林土壤极化的优先顺序为:引入沙棘最好,其次为柠条,引入小叶杨和白榆效果不明显,而刺槐、紫穗槐和旱柳则均不适宜引入。【结论】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效应有明显差异;筛选出了防治陕北风沙区针叶林土壤极化的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82.
镉胁迫下硅对水稻幼苗根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硅缓解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镉胁迫下(4 mg/L),SiO2浓度30~180 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根鲜重和干重呈现出增加趋势,当浓度≥30 mg/L时,根鲜重分别为无镉胁迫处理的68.02%、85.59%、86.63%、84.25%,根干重分别为无镉胁迫处理的86.25%、92.22%、99.66%、95.99%;浓度为130 mg/L时,根的干重接近无镉胁迫处理的生物量;在镉胁迫下,经SiO2缓解的根的镉含量均比无SiO2缓解的低.  相似文献   
83.
高海拔粳稻区650kg/667m^2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百亩连片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对云南省丽江市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方案进行单项技术分解,组装配套形成了"壮秧、扩行、浅插、调肥、控水"为核心的"十字"栽培方针,从而形成了适于云南省同类高海拔粳稻区应用的单产达650 kg/667 m2以上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体系可大面积增产15%~28%。  相似文献   
84.
采用等体积的丙酮和酒精提取几种常见夹竹桃科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3种夹竹桃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为:鸡蛋花>夹竹桃>黄蝉。这导致叶色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使它们在同等条件下其光合产物迥然不同,导致其生态习性和高度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5.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出现种子植物151科815属2576种,表征科有蔷薇科、百合科、忍冬科和樟科,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在此基础上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区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明显,区系指数分析表明:北温带广布、东亚和泛热带分布区类型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6.
林业有害生物基层监测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达县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监测网络体系及其管理方法的分析,对有关林业有害生物基层监测网络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7.
 水稻耐低磷特性的研究和利用将成为解决多年来磷肥施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挖掘利用土壤潜在磷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的低磷胁迫压力,使水稻进化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一系列耐性机制来扩大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吸收,对水稻耐低磷筛选指标、耐低磷基因源地理生态及磷素的体内运筹、耐低磷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等研究,有望推动水稻耐低磷的育种进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8.
海南3种典型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海南琼中地区3种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 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方法]对琼中地区3年生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及15年生橡胶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均较湿润,0-80 cm土壤容重的顺序为桉树人工林(1.55 g/cm^3)〉天然次生林(1.50 g/cm^3)〉 橡胶林(1.46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天然次生林(9.03%)〉橡胶林 (6.54%)〉桉树人工林(6.36%);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为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人工林;3种森林类型0-80 cm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天然次生林(3.58 mm/min)〉橡胶林(3.07 mm/min)〉桉树人工林(2.85 mm/min)。[结论]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最差。  相似文献   
89.
作物和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消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评价乙酰甲胺磷在作物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亚热带和暖温带)下的4种作物(甘蓝、萝卜、水稻、柑桔)和8个土壤样品(4种作物各自在两个试验地点的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的消解情况。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作物和土壤中均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的2 h甲胺磷代谢产率主要由作物种类决定。作物中乙酰甲胺磷的消解半衰期为3.1~13.5 d,甲胺磷为2.7~12.8 d;土壤中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4~6.4 d,甲胺磷为4.5~10.7 d。土壤pH值对乙酰甲胺磷的消解影响显著,其在碱性土壤中消解较快。具有较高净辐射的气候条件会促进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在作物中的消解,因此种植在暖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作物上使用乙酰甲胺磷较种植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乙酰甲胺磷施用在叶菜类蔬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建议叶菜类蔬菜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碳纳米材料对高羊茅生长和蚯蚓生理的影响,在草坪土壤基质中添加3种碳纳米材料(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采用赤子爱胜蚓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施加1%和3%碳纳米材料90 d后高羊茅生长、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碳纳米材料对高羊茅的株高、地上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碳纳米材料均显著抑制了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3%碳纳米管的抑制率达到39.3%;暴露于3%氧化石墨烯,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添加1%氧化石墨烯,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添加3%碳纳米管和3%石墨烯,CAT活性显著低于1%氧化石墨烯处理。此外,碳纳米材料对蚯蚓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MDA含量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施加一定浓度的碳纳米材料不会影响草坪植物的生长,但其可以诱导蚯蚓体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引起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对土壤动物蚯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