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06篇
  免费   2398篇
  国内免费   2245篇
林业   8526篇
农学   4291篇
基础科学   1198篇
  2224篇
综合类   33818篇
农作物   2107篇
水产渔业   6162篇
畜牧兽医   19019篇
园艺   14446篇
植物保护   1058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998篇
  2022年   2083篇
  2021年   2180篇
  2020年   1964篇
  2019年   2601篇
  2018年   1155篇
  2017年   1938篇
  2016年   2161篇
  2015年   2387篇
  2014年   4403篇
  2013年   4610篇
  2012年   6520篇
  2011年   5940篇
  2010年   5363篇
  2009年   5714篇
  2008年   6216篇
  2007年   5358篇
  2006年   5052篇
  2005年   4546篇
  2004年   2820篇
  2003年   2561篇
  2002年   1860篇
  2001年   2012篇
  2000年   1358篇
  1999年   989篇
  1998年   965篇
  1997年   904篇
  1996年   894篇
  1995年   816篇
  1994年   845篇
  1993年   834篇
  1992年   672篇
  1991年   645篇
  1990年   541篇
  1989年   449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5篇
  1975年   20篇
  1974年   21篇
  1965年   51篇
  195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凋亡(PC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调控‘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5 a(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和含量测定,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的形成规律和活性氧(ROS)的积累特性,同时用3种不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检测了果肉细胞细胞核浓缩情况、DNA的片段化现象。【结果】‘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花后50 d,为20.22%。随后,石细胞含量随着果实的膨大迅速下降;到花后120 d,石细胞含量降低到3.37%。石细胞的染色结果表明,花后10~20 d大部分石细胞还处于松散聚集的初始阶段,一部分石细胞团已经成型,但未达到最大体积,花后30 d石细胞开始大量聚簇,形成石细胞团,至花后50 d石细胞数量和大小趋于稳定。ROS含量变化与果实中石细胞含量变化相一致,果实发育前期积累多,后期逐渐减少。细胞凋亡检测显示,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确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TUNEL、DAPI和Hoechst染色都表明,果实发育早期阶段(花后10~40 d)是‘库尔勒香梨’果肉细胞发生凋亡的关键时期,花后75 d开始,PCD荧光信号较弱或基本检测不到凋亡信号。【结论】‘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花后10~50 d。PCD发生时期和ROS积累时期与石细胞形成时期基本重叠。  相似文献   
82.
试验研究百脉根单宁对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和百脉根的饲喂价值。在相同能量和蛋白水平下,分别饲喂以苜蓿燕麦混合干草(A组)、百脉根(B组)、百脉根+PEG(C组)为粗饲料的饲粮。结果显示:A、B、C三组的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的pH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果表明,百脉根中单宁对百脉根的营养物质消化没有显著影响,但会降低瘤胃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百脉根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苜蓿和燕麦混合干草,有较高的饲喂价值。  相似文献   
83.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对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生长性能、免疫器官以及肠绒毛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1周龄健康的七彩山鸡(母)21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0%组)和4个饲料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4个饲料处理组配制时,分别添加4%、8%、12%、16%的巨菌草添加剂于基础饲料中。结果表明,与0%组相比,12%组七彩山鸡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4%、8%、1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16%组(P<0.05);8%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处理组免疫器官指数中肝脏、脾脏指数均在0%组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8%的巨菌草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七彩山鸡肠道的绒毛长度(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扩大肠道黏膜吸收面积。说明日粮中添加巨菌草可以提高七彩山鸡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七彩山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84.
85.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86.
LED补光组合对大棚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南高丛越橘‘Emerald’为材料,以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研究LED光源的红蓝光(3︰1和6︰1)、紫外光(UVA)对植株长势、叶片光合作用、碳氮代谢、开花基因表达及开花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Emerald’的植株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1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对照。此外,红蓝光(6︰1)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红蓝光组合也可诱导植株开花,开花基因FT表达量和开花率明显高于对照。紫外光下叶片的氮含量、开花率及F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光质组合补光对‘Emerald’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红蓝光(3︰1)处理下果实的质量、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总之,不同光质补光会促进越橘‘Emerald’的生长发育,红蓝光6︰1组合对促进营养生长作用相对较大,红蓝光3︰1组合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紫外光虽能改变植株形态和促进开花,但果实品质提高效果较红蓝光处理稍弱。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在鱼价低迷情况下,如何根据养殖季节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饲料,试验设计4种分别含有鱼粉16%、11%、6%、0%的不同档次膨化饲料,分别在不同季节投喂鲫鱼,研究不同档次饲料对其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分别在上、下半年进行,周期分别为90 d和110 d。结果显示,在上半年低温、适温季节,随着鱼粉用量降低,鲫鱼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升高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投喂鱼粉用量为6%的饲料成本最低。在下半年,当鱼粉用量降至6%时,鲫鱼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在高温季节,投喂鱼粉用量为0的高营养水平饲料,相对于6%鱼粉组,鲫鱼增重率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在适温季节,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投喂鱼粉用量为0的高营养水平饲料成本最低。因此,在鱼价低迷时,在低温和适温季节适宜投喂含有一定量鱼粉、适量豆粕及菜粕的一般饲料;在高温季节适宜投喂采用其他廉价蛋白原料替代的无鱼粉饲料。  相似文献   
88.
“松浦镜鲤”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主推新品种之一,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德国镜鲤选育系(F4)的基础上,采用混合选育而成的鲤鱼优良新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作为北京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从2010年开始引进乌仔进行养殖试验示范,该品种具有体形好、背高而厚、生长速度快、鳞片少、抗病力强、抗寒、生长周期长、易垂钓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松浦镜鲤商品鱼养殖是将规格100~300克/尾的鱼种养殖成规格1000~1500克/尾的商品鱼。  相似文献   
89.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0.
为比较企鹅珍珠贝[(Röding,1798)]海南金唇选育系(GLHH)、海南白唇选育系(WLHH)、广西金唇选育系(GLGG)和广西白唇选育系(WLGG)的生长存活差异,及了解4个选育系的生长规律,自2018年1月底至2018年12月底连续监测养殖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的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F3的存活率及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体重的生长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生长模型拟合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0.05),海南金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优,广西白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差,表明企鹅珍珠贝的生长存活可能与环境、贝龄、壳色和地理种群有关。SGompertz生长模型为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通用生长模型。研究表明,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且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其中壳长和铰合线长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早,分别出现在7.9(GLHH)~8.5(WLHH)月龄和7.9(GLHH)~9.1(WLGG)月龄;其次是壳高和壳宽,生长拐点分别出现在11.6(GLHH)~15.9(WLGG)月龄和11.8(GLHH)~14.3(WLGG)月龄时;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晚,在15.8(GLHH)~18.7(WLGG)月龄。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金唇选育系早期生长阶段具有高存活率和优良的生长性能,广西白唇选育系可能具有最大的生长潜力(生长性状的生长极限最大),本研究可为企鹅珍珠贝的良种选育、健康养殖及优质珍珠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