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相似文献   
72.
贾旭颖  国先涛  王芳  黄国强 《水产学报》2014,38(11):1837-1846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将两种养殖条件对虾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HK活力变化显著,而肌肉H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2)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PK活力先升高,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淡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则显著升高,而海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3)0.1 mg/L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LDH活力变化均不显著,而0.5 mg/L非离子氨对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的LDH活力均具有显著影响。(4)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SDH活力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非离子氨胁迫后,凡纳滨对虾有氧代谢迅速减弱,而无氧代谢在胁迫初期略有升高,随后减弱,推测非离子氨胁迫可能使对虾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3.
以云烟87和K326为对照,对湖南烟区HN0508、CZ-43、HKDN-8、金神农1号、安烟2号、HN-9H和20617等7个烤烟新品种(系)进行肥料梯度试验,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7个烤烟新品种(系)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CZ-43、金神农1号、HN0508、20617和HKDN-8最适纯氮量为9.5 kg/667m~2,HN-9H最适纯氮量是8.0 kg/667m~2,安烟2号最适纯氮量为11.0 kg/667m~2。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江蓠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和富营养化变化规律,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基江蓠和真江蓠常年生长的广西北海大冠沙乌黎村和下村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年监测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并结合氮磷比(N/P)状况研究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细基江蓠生长海域溶解无机氮(DIN)和DIP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67%和83%,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比例为75%;N/P周年波动范围为3.46~18.14,平均值9.05,低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92%,氮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富营养化指数(Ei)周年波动范围为5.62~123.25,平均值35.04,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秋季(54.42)>夏季(41.95)>冬季(32.75)>春季(11.06).真江蓠生长海域DIN和DIP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100%,N/P周年波动范围为1.22~85.45,平均值26.24,高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58%,磷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Ei周年波动范围为1.82~12.75,呈多种富营养化状态(贫、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富营养化),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夏季(12.75)>秋季(4.91)>春季(2.13)>冬季(1.82).[结论]广西北海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主要以DIN和DIP为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可生活在多种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中,二者均适宜作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但细基江蓠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耐受性优于真江蓠.  相似文献   
75.
采用养殖水化学测定方法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变化,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混养系统中沉积物的生态效应。混养试验在20个养殖桶内(水体积550 L)进行,方格星虫(1.2±0.1 g)养殖在桶底沙层中,其放养密度为0、50、100和150条/桶;鲻(24.5±0.5 g)的放养密度为3尾/桶,养殖在水体中的网箱中(直径0.8 m、高度0.6 m)。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T0、T50、T100和T150),每个处理组各设5个重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T0)相比,方格星虫组底层(6–8 cm)沙中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随着试验的进行,4个试验组的间隙水中硝态氮(NO3-N)、氨氮(NH4-N)以及活性磷(SRP)浓度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束时,T100和T150组各层间隙水的NO3-N浓度均低于T0组(P<0.05),且底层间隙水的NO3-N浓度随方格星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T0组表层NH4-N浓度高于方格星虫组,而底层氨氮却显著低于高密度方格星虫组(T100和T150) (P<0.05)。结果表明,方格星虫的生物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沉积物表层的有机质向底层转移,从而影响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的转化和释放。方格星虫的生物扰动在精养池塘中的底质修复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为解决当前褐牙鲆(Paralicthys olivaceus)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密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在水温(20.0±0.4)℃、空气充氧与纯氧充氧模式下,探讨溶解氧和养殖密度对小规格(1.26±0.45)g与较大规格(14.00±2.10)g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这2种规格褐牙鲆幼鱼的最适养殖密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褐牙鲆幼鱼最适养殖密度的标准曲线.运用.NET C#开发了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初步实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对褐牙鲆幼鱼合理养殖密度的查询.  相似文献   
77.
通过在MS培养基中添加硅,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果蔗组培腋芽苗无性增殖生长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70 m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硅添加浓度的增加,增殖率、净生长量、绿苗周期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当硅浓度提高到0.88 mmol/L时,除了绿苗周期小幅增加不受影响外,其它指标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硅添加浓度为0.70 mmol/L时,增殖率、净生长量、绿苗周期、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8.9%、27.7%、86.7%、119.3%和67.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硅的最佳添加浓度为0.70 mmol/L,可极大提高果蔗组培腋芽苗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苗的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光合产物累积量,促进增殖和生长,延缓功能叶早衰,这对提高果蔗腋芽苗工厂化生产的种苗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实验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流量控制溶解氧供给,设计不同溶解氧供应和限制溶解氧供应及恢复两个实验来研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及能量分配等指标的响应。在不同溶解氧供应实验中,溶解氧含量梯度设置为2.24 mg/L,3.14 mg/L,4.27 mg/L,5.38 mg/L,6.94 mg/L,实验结束时褐牙鲆幼鱼体重、日生长系数、摄食率、以湿重表示的饲料转化效率与溶解氧含量呈正相关(P0.05)。单尾鱼的摄食能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而减少,生长能的比例在溶氧为5.38 mg/L时最高。排粪能的比例则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而上升,排泄能比例随溶解氧含量下降也略有增加,代谢能的比例随着溶解氧含量的下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溶解氧含量为5.38 mg/L时最低(37.66%)。单位体重能量收支中,所有指标与溶解氧含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溶解氧含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实验表明,低溶解氧含量下,褐牙鲆幼鱼通过减少能量供应降低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其生长受到抑制。在限制溶解氧供应及恢复实验中,经历10 d低溶解氧含量2 mg/L(S_2)和4 mg/L(S_4)胁迫的褐牙鲆幼鱼生长受到抑制,但在恢复正常溶解氧后10 d内体重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恢复期间褐牙鲆幼鱼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转化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恢复阶段不同处理在摄食能、生长能比例和呼吸能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经历低溶解氧胁迫的处理摄食能和生长能比例略高于对照处理,而代谢耗能比例略低于对照处理。S2处理的排泄能比例显著低于其余2个处理(P0.05)。实验表明褐牙鲆幼鱼对短期低溶解氧含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提高摄食率在较短的恢复期获得完全补偿生长。本研究揭示了褐牙鲆在低溶氧胁迫下的能量分配规律,为深入研究鱼类适应溶解氧波动环境的策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9.
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田间设置稻草还田(CK)和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SM)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16Sr DNA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TRFLP)技术研究了复合腐解菌剂促腐稻草全量还田后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成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SM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0%、31.0%、98.0%和5.9%;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4.66倍、1.50倍、2.78倍;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铁细菌和硅酸盐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9.8%、55.6%、51.9%、40.5%、107.4%、70.8%、145.2%、140.1%、70.0%。T-RFLP分析表明,在SM中,与碳、硫循环相关的微生物、抗致病菌、有益菌数量增加,病原菌数量减少,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综上,在稻草全量还田机插栽培条件下,与单一稻草还田相比,添加促腐菌剂能更有效提高土壤矿质养分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从而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稻草还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最近6年全国及7个刺参主要养殖省份(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刺参养殖产量及养殖面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年中,全国刺参绝对产量呈递增趋势,由2006年的75 725 t增加到2011年的137 754 t,其中2010年产量增加较大,比2009年增加28 144 t。全国刺参产量在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大,由2006年的0.52%增大到2011年的0.89%。全国刺参绝对养殖面积2007年最小为64 386 hm2(公顷),2009年最大为153 626 hm2。全国刺参养殖面积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百分比先升高后降低,2006年最低为4.75%,2009年最高达到8.35%。全国刺参单位面积产量2007年最高,2009年最低。辽宁省、山东省是刺参养殖两大省份,其刺参产量之和占全国刺参产量的91.4%~98.1%,并且逐年下降;其刺参养殖面积之和占全国刺参养殖面积的92.6%~99.0%,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南方各省刺参产量占全国刺参产量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大,尤其是福建省2011年已成为继山东、辽宁之后的第三大刺参养殖大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