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30篇
综合类   36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IRGA)法对平和天马国有林场3种相思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1 a的野外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在3种相思人工林中,土壤呼吸的季节格局与土壤温度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卷荚相思林、黑木相思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分别为3.51、2.73和3.36 μmol·m-2·s-1;土壤呼吸的Q,o值的...  相似文献   
72.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73.
雷公藤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雷公藤叶片富含多糖及酚类物质,要获得高质量的DNA有一定难度。本研究以雷公藤植物叶片为材料,对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优化,比较了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最终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试剂盒纯化的获得高质量DNA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从雷公藤叶片中分离的DNA,纯度高、杂质少,且相对于其他方法,试验成功率明显提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74.
福建主要森林灾害统计特征及其对林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87-2007年福建省森林灾害统计资料,对森林病害、森林虫害和森林火灾等3种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这3种森林灾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福建省主要森林灾害灾情严重,森林虫害的发生面积最为突出,森林火灾的防治率最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福建省林业生产的主要...  相似文献   
75.
依据突变级数法建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厦门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76.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77.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34 mg/g,出现在第9天;3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的雷公藤甲素峰值产量分布规律为White(28.13μg/mL)〉N6(21.27μg/mL)〉MS(16.27μg/mL),同时培养基的pH随细胞的生长有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78.
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以最合理地块构建自然保护区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矛盾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戴云山地区探讨地块选择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戴云山地区生态评价,结合空间特征和生态现状要求,提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建议。结合保护区植被多样性特征,应用地块选择算法,将戴云山所属地区共18 762小班进行网格分割,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选取地类、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龄组和立地质量7个指标,求得各网格的生态值,绘制戴云山地区生态值分布图,引入改进的nal-Briers优化模型,实现保护区范围的最优化选择。依此方法共选择88个地块(网格)组成5个构建自然保护区的备选区域,其中包含原自然保护区2处备选区域(编号2,3),新增备选区域位于原保护区东部(编号4)、北部(编号1)和东南部(编号5)各1处。考虑保护区设计原则,编号2,3和4备选区域形成的区域可有效减弱边缘效应的影响,为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最优区域组合。选择后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地块数量与生态值间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保护戴云山整体植被多样性。地块选择算法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可能具有适用性,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闽江口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入海口琅岐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9、1997和2005年三期遥感图像数据的处理,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探讨引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6a来,琅岐岛的景观以农业景观为主,耕地斑块逐渐破碎化,形状日趋复杂化;园地斑块小、分布比较集中;林地景观面积增加,其最大斑块指数也明显增加;交通景观要素面积较小,2005年仅有33.12hm2,占全岛面积的0.53%;总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景观转移矩阵表明,1989~1997年间,林地景观最稳定,园地景观变化较大,1997~2005年间,景观要素之间转化更为频繁;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变化等。  相似文献   
80.
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035,其景观整体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