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效性是指保护区对其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是明确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实现保护区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从基于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保护对象、森林资源、森林健康以及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并尝试构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引导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保护效果,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青海孟达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生态恢复、宣传与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区植被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生物多样化程度高。分析了区内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及动物类别、数量、分布特征;从植物区系的古老性与特有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性与典型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社会服务性与学术性等角度考察了保护区的生态地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实际情况,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生态脆弱性和人类威胁七项指标,运用AHP法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并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71 9,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良好,保护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5.
科学区划自然保护区是对保护区不同地域进行差别化管理的前提,也是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保护区的植被情况、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是区划保护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花坪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状况,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保护区的功能区进行区划探究,并依据现实森林植被小班分布及其破碎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对保护区区划决策,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实现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就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保护区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旅游价值、森林生态教育科研价值作为准则层,选择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典型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作为评价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指数为0.9442,说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极高,属于优先保护区域.该评价结果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8.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山自然保护区在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与作用。森林是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区最前沿的基础工作。该文结合罗山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实际,分析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CEI),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22,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 保护价值较高.此外,还就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及土地现状出发,阐述了保护区土地现状和所具有的生物种群多样性、生态环境脆弱性、森林生态系统近自然性等特点。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保护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成为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道生态屏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50a的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费不足,自然保护区普遍开展了开发活动,出现了无序、违反生态规律的掠夺式开发。这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部分自然资源的枯竭。为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按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分类方法,并阐述了无形资源无形性、资产性、垄断性、利用的长期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内涵的发展性等特征。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无形资源常见类型:名称、动植物种质资源、景观视觉欣赏、自然声音和森林精气等。根据自然保护区有形资源价值无限,无形资源价值量化的思路,提出了有形资源资源性管理和无形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思路。图1参21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各省森林面积、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均衡系数探讨我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均衡性,利用多维标度法探讨各省两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西部省份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比例远高于保护区个数比例,而沿海省份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比例远低于保护区个数比例;保护区级别越集中,各省保护区面积分布越不均衡,而数量分布越均衡.全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可分为4种类型,东南沿海省份设置的两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本文分析了该片区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并建议:(1)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及其片区协作;(3)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4)发展依托各种自然遗产的、跨行政限制的生态旅游系统;(5)重点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构建森林生态旅游网络;(7)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森林城市";(8)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9)重点发展八大类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地作为管理严格的特殊生态环境区域,其自身运行与发展影响着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通过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基本现状及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多规合一、协调发展等原则以及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归并重组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定、补划生态保护空缺区的措施,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布局提出初步建议并对其发展进行探讨,旨在建立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自然保护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四川省沐川县几种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下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人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植被的碳储量最大.植被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工水杉林、天然次生林、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c林、农耕地、茶Camellia sinensis园;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的碳储量比其他的几种类型要高,分解后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依次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人工水杉林和慈竹林土壤也能有效地截留大气中的CO2,而农业用地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种植被类型下,总的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加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保护,同时不断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的截留是缓解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一种重要措施.表5参16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型结构和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建辉  张智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0-21711
通过对河北省与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比较表明,河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类型不齐全,管理部门不统一,个别保护区无管理机构等问题,并对今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强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灾害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特别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计量方法,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受灾森林为对象,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不完全评估计量为,年损失涵养水源价值5 077.9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4 750.44万元、固碳释氧价值20 491.2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 560.02万元、旅游收入5400万元,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86亿元。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是由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共同组成的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 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大力 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了扶持力度。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 任务是创造生态文化、营造生态文明,管理和维护区域内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稳定,这些内容与林业建设相辅相成,因此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值得相关人员 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焕忠  任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40-7141,7222
介绍了我国森林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及面临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仙人谷国家公园、九连山、鹞落坪、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AHP森林生态评价方法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所具有的有效将定量与定性数据有机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