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3篇
  32篇
综合类   205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诱导型抗性在植物防御植食性昆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植物可通过基因和信号通路调控植物与害虫之间的互作。本研究以转Bt+Cp TI(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基因的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为材料,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危害、喷施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等处理0、6、12、18和24h后,棉花Ghppo1(Gossypium hirsutum polyphenol oxidases 1)基因、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Gh AOS(Gossypium hirsutum allene oxide synthase)、Gh COI1(Gossypium hirsutum coronatine insensitive1)表达量变化。交互取食试验测定1龄棉铃虫诱导及茉莉酸甲酯诱导18 h后棉花饲喂3龄棉铃虫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虫重变化。以了解棉花Ghppo1基因在棉花诱导型抗性及棉花-棉铃虫互作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龄棉铃虫取食以及喷施Me-JA能够诱导棉花Ghppo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而3龄棉铃虫取食及喷施Me-SA不能诱导棉花Ghppo1基因表达量升高。此外棉花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s)同样受1龄棉铃虫取食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而不受3龄棉铃虫和水杨酸甲酯诱导。1龄棉铃虫取食能够诱导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Gh AOS和Gh COI1表达量显著上升。交互取食试验结果表明1龄棉铃虫诱导后的棉花植株能够抑制3龄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棉花Ghppo1基因受茉莉酸途径而不受水杨酸途径调控,棉花Ghppo1基因参与棉花对棉铃虫的诱导型抗性反应。本实验结果表明,1龄棉铃虫可明显提高棉花对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抗性,棉花Ghppo1基因在棉花对棉铃虫与甜菜夜蛾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不同浓度螯合剂和浸提时间对土壤磷素提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螯合剂活化土壤磷素的最佳浓度和最优浸提时间,参考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室内浸提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25,0.5,1.0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螯合剂(pH=4)在不同浸提时间(1,12,24,48,72h)下对粮田、菜田土壤和有效磷被钝化后菜田土壤中磷素提取效果。结果表明:EDTA和柠檬酸在粮田土壤上对磷素提取中最佳条件为螯合剂浓度0.05g/L,浸提时间12h。EDTA和柠檬酸在菜田土壤、明矾钝化和混合钝化(明矾∶白云石为1∶1)菜田土壤上提取磷素的最佳条件为螯合剂浓度0.5g/L,浸提时间12h;而在白云石钝化土壤中则为螯合剂浓度0.5g/L,浸提时间1h。总体来看,柠檬酸的活化提取磷素效果优于EDTA,尤其是在采用明矾和白云石钝化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以豫罗红板栗为试验材料,在15℃条件下研究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2 g/kg纳他霉素+0.5 g/kg山梨酸钾+1%普鲁兰多糖混合喷洒涂膜板栗,保鲜效果最佳。在15℃条件下贮藏90 d,果实的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分别为8.0%和5.3%,淀粉含量为31.8%,板栗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从而延长板栗的保质期。该研究成果为板栗储存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4.
针对目前农业移动平台的移动灵活性及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机器人运动学对Mecanum轮全向运动能力进行理论分析,研制了一种基于uC/OS-Ⅲ系统的全向型农业测控平台,用于搭载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实现全向移动和田间信息采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该平台分为五部分:机械主体部分、环境检测系统、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及动力系统;通过机器人运动学的分析与计算、Mecanum轮轮组系统与平台运动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分析,获得实现全方位运动的必要条件与最佳的轮组结构布局,进而实现了稳定迅速的全向移动能力;通过uC/OS-Ⅲ操作系统对任务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运动平台对作业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定位信息的检测与反馈。最后进行了平台的整体实验与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全向运动并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落实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与病毒病监测防治合作项目年度任务,组团赴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交流和考察调研。代表团先后走访了韩国农村振兴厅农村支援局、农业科学院、京畿道农业技术院、忠清南道农业技术院、群山市农业技术中心、唐津郡农业技术中心等单位。  相似文献   
76.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不同品种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与棉铃虫互作时,棉花的防御与棉铃虫的反防御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几种功能酶发挥重要作用,酶活力变化的强弱也间接反映出棉花的抗虫能力。本研究分析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以期为棉花抗性育种、品种评价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对棉酚含量不同的棉花进行室内接虫,测定其在受到棉铃虫幼虫危害前后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以及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棉铃虫幼虫的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结果表明,棉花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不仅与棉铃虫危害时间相关,而且与棉花品种棉酚含量有关。低酚棉花品种的诱导抗性低于高酚品种。  相似文献   
78.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9.
40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0种药用或有毒植物甲醇提取物的室内杀螺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木荷、黄姜、博落回等3种植物提取物在浓度为100mg/L时,浸杀福寿螺幼螺48h,死亡率为100%;50mg/L时,浸杀72h,死亡率为98.28%以上。其中木荷、博落回对福寿螺有良好的抑制上爬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0.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类螟蛾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葫芦科各种瓜类及番茄、茄子等蔬菜。近些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瓜绢螟的为害也越来越重。本文综述了瓜绢螟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当前在瓜绢螟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瓜绢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瓜绢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