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4篇
综合类   22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强壮弧菌Vibrio fortis是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一种致病菌.为建立强壮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根据强壮弧菌gyrB基因的高度变异区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特异性强的3对引物VF-6、VF-7及VF-8,分别对强壮弧菌S0907及20株参比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均对强壮弧菌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且参考菌株无扩增条带.以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制备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浓度分别为4.1×104、4.1×103、4.1 ×102cfu/mL;对不同稀释度的细菌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DNA含量分别为1.4、0.14、0.014 pg/μL.试验结果表明:3对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但灵敏度存在差异,其中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最佳;使用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海胆及其生境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健康海胆、养殖海水及投喂的海带均为阴性,而自然海域海水中带有一定量的强壮弧菌.  相似文献   
72.
在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来源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一份窄叶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内卷,植株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和南京11杂交获得的F2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窄叶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CHR1220和CHR1216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44Mb,与标记CHR1217共分离。定位区段与nal3和nal3(t)等窄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相同,故将所定位基因暂定名为nal3-t。这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实现马铃薯的高产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实现马铃薯的高产栽培以及介绍相关病虫害防治。实现马铃薯高产栽培不仅仅包括品种和区域的选择,而且还有去尾芽技术和高垄栽培等科学技术。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文献收集等方法,发现阻碍马铃薯高产主要因素除去土地因素,病虫害是占很大比例的客观因素,积极推广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高产,也能够为全国的马铃薯种植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74.
走进江西省玉山县南山乡王坊村造林大户李久民开创的林场,站在山顶眺望,被拓垦过的一处处山坡,随坡度因地制宜栽种的苗木呈水平线一行行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一览无余。昔日杂草和灌木丛生的荒山,现在已被林木覆盖。连绵起伏的山峦,满眼全是新栽的湿地松和油茶。砍树人成播绿人,心中"种"下绿色创业梦在父辈们的影响下,李久民从小就做过农村土式榨油生意,后来自己又买了农用车跑运输,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沿海地区盐碱地沼液还田效果及其对大麦饲用品质的影响,用5个沼液水平(替代不同比例氮素)与常规、空白等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对大麦生育性状、大麦全株青贮品质以及土壤质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尿素,保持施用氮素水平一致的条件下,替代组可以实现常规的生产水平,在株高、茎叶比、千粒质量、籽实产量等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T100组(100%替代尿素)对全株青贮大麦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粗纤维的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土壤理化指标中,替代组的pH值(除T80组)与常规组差异显著,还原电位、盐分含量以及容重差异不显著;土壤养分中,沼液替代组的总磷含量明显降低,且与其他试验组差异显著,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明显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6.
沼液施用量对大麦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大麦施用沼液的肥效及所生产大麦的饲用价值,设计N1-N10 10个处理水平以及空白和常规处理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大麦的生物量指标、产量指标以及全株饲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沼液肥施用量的增加,大麦生物量呈上升趋势,N8-N10与常规(CF)差异显著(P0.05);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N4-N10与常规处理(CF)差异不显著(P0.05);籽实中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成上升趋势,N8-N10处理蛋白质含量与常规处理(CF)差异显著(P0.05);总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N8-N10处理与其他处理(除N6、N7)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大麦整株饲用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呈现递增趋势,N8-N10处理水平则明显高于常规处理(CF),且差异显著(P0.05);植株中粗灰分平均含量上升,N10与其他处理(除N6)比较差异显著(P0.05);沼液施用达到N4水平(沼液含N量相当于常规80%)后,N4-N9处理内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N1-N8的RFV值高于100,整株饲用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沼液的施用利于提升大麦生物量、籽实和植株蛋白质含量,提示沼液肥在饲用大麦生产中替代化肥潜力巨大,利于大麦饲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77.
树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对日灼伤害的能力直接影响城市各类绿地的景观效果。通过文献综述,着重从树木日灼伤害的范畴、类型与症状、影响因子指标、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鉴于树木应对日灼伤害研究不足的状况,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专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8.
2016年11月,鱼类资源调查队对桐柏县主要的河流以及水库展开调查工作。根据桐柏县的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了32个采样点。涵盖陈留店河、月河、淮河、三夹河、鸿雁河、鸿仪河等河流,以及二郎山水库、赵庄水库等,并且结合当地的农贸市场收集相关的鱼类标本。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41种,隶属于6目12科35属。其中鲤形目最多,占总数的70.73%;其次是鲈形目,占总数的9.75%;鲇形目占总数的7.32%;合鳃目和鳉形目各两种,各占总数的4.88%;鲑形目一种,占总数的2.44%。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桐柏县的鱼类在栖息、繁殖、生长习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特点。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系学说,桐柏县鱼类资源可以划分为: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桐柏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  相似文献   
79.
60Coγ辐射对木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γ为辐射源,采用不同剂量率(50~500 Gy/h)辐照木槿休眠种子,对辐照后种子进行播种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低于200 Gy时促进种子发芽,低于100 Gy时能提高幼苗成活率;辐照剂量大于200 Gy时抑制发芽,并导致真叶和侧根难以形成,直至幼苗死亡。剂量率对辐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得出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50~100 Gy为宜,以促进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时剂量以100~200 Gy为宜。  相似文献   
80.
水稻数量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 ,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 (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大量研究充分地揭示了QTL的基本特征 ,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 ,从而给水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的方法。笔者从QTL的定位群体、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以及QTL利用等方面 ,对作物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