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10篇
综合类   6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申农Ⅰ号”猪的肥育和胴体性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申农Ⅰ号”培育猪群分 3次进行肥育和胴体性能测定 ,第 1次试验猪为杜× (长大二 )猪 ,饲养 8头 ,屠宰 4头 ;第 2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一世代猪 ,饲养 5头 ,屠宰 4头 ;第 3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二世代猪 ,饲养 9头 ,屠宰 4头。试验结果表明 ,杜× (长大二 )猪、“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及二世代猪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62 2 5g、 51 4 6g和 52 3 31g。在胴体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屠宰率最高 ,达74 37% ;平均背膘及 6~ 7肋膘最薄 ,为 2 1 4cm和 1 74cm ;眼肌面积最大 ,为 34 31cm2 ;瘦肉率最高 ,为 61 70 % ,而杜× (长大二 )猪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上述各指标则分别为 :72 96% ,67 60 % ;3 1 5cm ,3 1 2cm和 3 0 3cm ,3 0 3cm ;2 9 63cm2 ,2 7 60cm2 ;56 2 7% ,58 2 1 %。在肉质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在校正肉色上最高 ,为 9 88,杜× (长大二 )猪在系水力和肌内脂含量上最高 ,分别为 75 2 1 %和 3 36 % ,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则在嫩度及肌肉水分指标上占优 ,分别为 2 52kg及 75 2 1 %。  相似文献   
72.
选6只一岁第一胎怀孕母羊,在分娩前7天及分娩过程中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浆中17β-雌二醇、孕酮的含量. 湖羊在分娩前第7~3天,17β雌二醇波动在12.43~18.34pg/ml的低水平,随着分娩的临近,17β-雌二醇逐渐升高,并在开口期锐增达到88.84土43.37pg/ml,极显著地高于临产前水平(P<0.01)。到分娩当时17β-雌二醇达到最高水平100土71.58pg/ml,产后2小时降为32.11土19.00pg/ml,到产后12小时已接近基础值13.17土6.56pg/ml。湖羊在分娩前7天内,孕酮水平波动于5.69~3.09ng/ml之间。在开口期孕酮水平降到最低(2.72土0.98ng/ml),到分娩时及产后1小时、2小时孕酮水平出现轻微波动.但总的水平还很低,产后12~24小时孕酮水平有一短期升高现象。  相似文献   
73.
分别选取4窝长白猪×淮猪(长淮组)、大约克猪×淮猪(大淮组)和淮猪(淮猪组)进行育肥和胴体性能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淮猪平均日增重(626.13±76.82)g(65.24%)、长淮猪平均日增重(587.00±59.58)g(54.91%)均有高于淮猪(378.93±67.74)g的趋势。长淮猪料肉比(3.04)比淮猪(4.54)降低了49.34%,大淮猪料肉比(3.27)比淮猪降低了38.84%。试验猪的平均屠宰率都在70%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淮猪的胴体斜长(74.50±1.91)cm显著长于淮猪(68.50±3.70)cm,(P<0.05)。长淮猪的眼肌面积(36.45±4.80)cm2显著大于淮猪(21.02±4.23)cm2,(P<0.01)。大淮猪后腿比例(31.08±1.97)%有高于淮猪(28.74±1.24)%的趋势。瘦肉率长淮猪(56.69±1.79)%和大淮猪(53.13±1.41)%均极显著(P<0.01)高于淮猪(44.89±2.15)%。淮猪皮(14.10±1.55)%比长淮猪(7.81±0.56)%和大淮猪(8.39±0.81)%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且差异极显著(P<0.01)。3组猪的肉质性状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肉质优良,未发现有PSE或DFD等劣质肉。  相似文献   
74.
采用PCR-SSCP技术,对30头苏钟猪和97头金华与皮特兰杂交F2代(JPF2)猪CACNA1S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合肉质性状作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猪CACNA1S基因1 234 bp核酸序列中,检测到25个单核苷酸突变点(SNP);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引物1S-65的AA、BB基因型对后腿肌肉重存在显著影响(P<0.05),AB基因型对后腿pH存在显著影响(P<0.05);引物1S-66的BB、BC基因型对蹄重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75.
简要概括黑龙江地区适宜种植的果树种类及其栽培品种,从果树品种及园地选择、果树苗木准备、果树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施肥、病虫害防治、套袋、采收等方面综合介绍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6.
二花脸猪FSH β亚基位点PCR-SSCP标记与产仔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作为遗传标记,对二花脸猪FSHβ亚基位点与产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二花脸猪在被扩增位点有较大的变异,而在作为对照品种的大约克猪中则完全纯合。两品种在该位点基因频率差异显著。以标记基因型为因子,分别对二花脸猪群体的头胎产仔数、头三胎产仔数之和以及最高产仔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标记位点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其贡献率达到10%以上。本文还就产仔数指标的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不同猪种中氟烷基因频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PCR-RFLP方法对16个猪体382头送检猪的毛样DNA进行氟烷基因检测,发现我国地方猪种除枫泾猪带有0.100氟烷基因频率外,别的猪种中未发现氟烷基因;而枫泾猪中氟烷基因的较高频率可能与送检样品数较少有关。国外猪种大约克猪氟烷基因频率为0.222,这可能与大约克猪品系的起源有关。而杜洛克猪中未发现氟烷基因。  相似文献   
78.
波尔山羊和江苏本地山羊的AFLP和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山羊共 10 5只 ,其中波尔山羊 6 0只 (公母羊各半 ,采血样 2 0个 ,组织样 4 0个 ) ,徐淮山羊 30只 (公母羊各半 ,每羊采血样 1个 ) ,海门山羊 15只 (公羊 7只 ,母羊 8只 ,每羊采血样 1个 )。分别提取DNA ,按品种构建DNA池。应用 36个选择性引物组合对波尔山羊、徐淮山羊和海门山羊品种间AFLP多样性进行研究 ,其中 2 9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32 5 3个标记 ,包括多态标记 92个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 3.17个多态标记 ,多态频率达2 .8%。多态标记数较多的引物组合为 :E0 0 +ACG/M 0 0 +CAA(13个 )、E0 0 +ACG/M0 0 +CAG(10个 )、E0 0 +AAC/M0 0 +CAC(8个 )和E0 0 +AAC/M0 0 +ACT(7个 )。从 9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品种间多态性较强、重复性好的引物 2 2个 ,对 3个品种池DNA进行RAPD扩增 ,共扩增出 183个标记 ,其中多态标记 6 0个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2 .73个多态标记 ,多态频率为 32 .8%。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结果 ,即徐淮山羊与海门山羊遗传距离最近 ,徐淮山羊与波尔山羊次之 ,海门山羊与波尔山羊遗传距离最远。按UPGMA法将海门山羊与徐淮山羊聚为一类 ,其次为波尔山羊。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 3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差异 ,但AFLP方法多态标记数更多。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A1(Ephrin A1)对梅山猪胚胎附植期胚胎在子宫内膜间迁移和对子宫内膜黏附活动的影响,利用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和qRT-PCR方法,克隆了Ephrin A1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对其表达的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并检测了其mRNA表达变化。梅山猪Ephrin A1基因编码区有5个c SNPs变异,其中2个导致氨基酸突变,分别为Glu29Asn和Trp33Arg,位于Ephrin A1外显子1和外显子2上。Ephrin A1编码序列中含5个外显子,编码205个氨基酸。Ephrin A1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有1个信号肽和一个保守区域,无跨膜区。另外,Ephrin A1在梅山猪胚胎附植期有较强的mRNA表达。表明Ephrin A1基因可能参与梅山猪的胚胎附植调控,其c SNPs有望成为影响猪产仔数基因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0.
将不同表型和数目的精子注射到兔卵胞质或卵周隙中,结果表明,精子的表型对精子注射有影响。卵胞质中注射单个已获能死精子的受精率和发育率分别为53.26%和39.13%,注射单个未获能死精子的受精率和发育率为43.21%和24.69%,而注射单个未获能精子头核的受精率和发育率为18.18%和11.04%。前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与后者比较,受精率差异极显著,发育率差异显著。卵周隙中注射1~4个已获能运动精子的受精率和发育率均为23.08%,注射1~4个未获能运动精于的受精率和发育率为29.03%和25.81%,而注射1~4个已获能不运动精子的受精率和发育率均为5%。前二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后者比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