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作物种植上,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本文介绍了提高甜糯玉米的产量与商品品质的栽培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高渗与低渗胁迫对离体培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期胚胎中生化成分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原肠期发育到出膜前期,对照组(盐度15)胚胎中蛋白含量降低(P<0.05)、胰蛋白酶与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脂类含量(P>0.05)和脂肪酶活性(P<0.05)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眼点期升高(P<0.05)而在出膜前又降低(P<0.05);低渗胁迫引起胚胎蛋白含量降低(P<0.05),而高渗胁迫导致胚胎蛋白含量升高(P<0.05);高渗胁迫对胚胎脂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低渗胁迫引起出膜前期胚胎中脂类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低渗胁迫对胚胎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除高、低渗胁迫均显著降低眼点期胚胎淀粉酶活性(P<0.05)而引起出膜前期胚胎胰蛋白酶活性略降低(P>0.05)外,低渗胁迫导致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消化酶活性升高,而高渗胁迫导致酶活性降低;除脂肪酶外,渗透胁迫对原肠期胚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和脂类是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能源物质与结构物质,渗透胁迫通过改变中华绒螯蟹胚胎消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胚胎对卵黄物质的分解与利用,最终影响胚胎的发育。本实验结果提示,河口盐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对中华绒螯蟹早期胚胎的发育及后期幼体的质量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研究了上海地区低盐度条件下池塘单养和混养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平均体重1.14±0.63g、平均体长3.57±0.88 cm的点篮子鱼,经90d的养殖后,单养点篮子鱼成活率82.86%,平均体重增加到55.08 ±14.21 g,平均体长增加到11.39±1.19 cm,最大规格体重达101.42 g;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混养点篮子鱼成活率85.26%,平均体重增加到56.37 ±4.60 g、平均体长增加到11.60 ±0.42 cm,最大规格达118.71 g,拟穴青蟹平均体重从0.04g增长到209.88 g,最大规格达350.13 g.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混养模式中的点篮子鱼的存活率较单养模式高,生长摄食情况好,增重速度快,且摄食率低而饲料转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64.
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可行性。[方法]以皖麦44和烟麦19为供试品种,应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研究该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并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皖麦44全麦粉总氮量的添加回收率在99.38%~100.35%;皖麦44和烟农19的蛋白质含量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0和0.84,符合国标方法允许误差的要求;经显著性测验表明,全自动定氮仪与经典的凯氏定氮法对皖麦44和烟农19全麦粉的蛋白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结果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吻合,不仅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还具有操作简便和快速省力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5.
为防治贝类养殖池中浒苔暴发,研究了不同密度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点篮子鱼密度:0尾·m-3(T0,对照组)、10尾·m-3(T1)、30尾·m-3(T2)、50尾·m-3(T3)、70尾·m-3(T4),分别与文蛤混养,实验周期56 d。结果显示,生长方面:1)点篮子鱼:T1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显著高于T4组(P<0.05);4个试验组中,T1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T1组脏体比显著高于T3、T4组(P<0.05),但与T2组差异不显著(P>0.05)。2)文蛤:各组文蛤存活率、终末体质量及增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营养方面:1)点篮子鱼:T3、T4组点篮子鱼肌肉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T1、T2组(P<0.05);T3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2...  相似文献   
66.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逐月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以及营养级,探讨其在长江口抱卵繁殖期间的摄食规律。结果表明:雌蟹摄食率、食物饱满指数、平均胃饱满度系数等3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动,抱卵前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0-11月份(秋季)最高,12-2月份(冬季)最低;抱卵后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2-2月份(冬季)最低,3-4月份(春季)最高。洄游期的雌蟹抱卵前后饵料来源多样,包括水生植物、藻类、甲壳类、多毛类、鱼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卵、颗粒碎屑等。其中,藻类、颗粒碎屑和甲壳类为抱卵前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68.13%、54.76%和19.05%;藻类、颗粒碎屑和水生植物为抱卵后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70.35%、73.91%和25.39%。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存在显著差异(χ^2=21.57,P<0.05),对差异贡献最大的饵料组成是颗粒碎屑(χ^2=8.32)、甲壳类(χ^2=5.49)和水生植物(χ^2=4.02)。雌蟹抱卵前后的营养级分别为3.60和3.10,平均营养级为3.35,属于第三营养级动物。  相似文献   
67.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 mg/L、0.01 mg/L和0.015 mg/L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iOD)、过氧化氧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 h、48 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 32mg/L、0.0340mg/L、0.028 3 mg/L和0.021 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7 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 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 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褐牙鲆精子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自然成熟的褐牙鲆精子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褐牙鲆精子的头部近似圆形,直径1.49±0.17μm,尾部鞭毛较长,达40.17±0.65μm。褐牙鲆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构成。头部的顶端无顶体,细胞核为圆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分由内核膜和外核膜构成,其间有核周腔。核膜与质膜间有较大间隙,其间分布有许多细胞质、囊泡和溶酶体,在细胞核后端,核膜与质膜之间除细胞质外,还分布有5~6个呈环形单层排列的线粒体。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后端的凹陷处,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基体的头端由电子致密物质构成,基体的末端与鞭毛起始端相连,鞭毛从袖套腔中伸出。鞭毛中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9+2"微管结构。轴丝外侧有侧鳍。  相似文献   
69.
17-β雌二醇对西伯利亚鲟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7β雌二醇(E2)诱导西伯利亚鲟幼鱼,取其血清样品后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进行分析,诱导组鱼血清中较对照组的多出一蛋白峰;收集浓缩该峰后经离子交换两步层析法进行分离,成功分离出西伯利亚鲟卵黄蛋白原(Vtg)。分离出的Vtg于7.5%的Native-PAGE凝胶电泳分析,得出其分子量为390 KDa;对Vtg氨基酸组成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25%、10.15%、8.43%、8.37%和8.11%,但甲硫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相比较低,分别为1.56%和2.42%。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盐度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交配和产卵前后对血淋巴中5种激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了0、2、4、6的交配盐度和3、6、9、12、15、18、21的产卵盐度,分析了不同交配和产卵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双羟基孕酮(DHP)、促性腺激素(GTH)、前列腺素(PG)、雌二醇(E2)和睾酮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淡水中,雌蟹无交配行为发生,当盐度<6时,雌蟹只交配不产卵。雌蟹在盐度为2~6中交配后,血淋巴中GTH、PG、E2和睾酮与交配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交配后各盐度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雌蟹产卵前,血淋巴中DHP、PG、E2和睾酮的含量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产卵后血淋巴中DHP、PG、E2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盐度为18时,雌蟹产卵后,血淋巴中DHP、GTH、PG、E2和睾酮含量均降到最低,且与产卵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当盐度为6时,雌蟹产卵前血淋巴中DHP、PG、E2和睾酮含量最高,产卵后DHP和PG的含量下降,而GTH、E2和睾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产卵前与产卵后相比除DHP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后,随着盐度的逐渐升高,产卵前后血淋巴中睾酮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雌蟹交配和产卵前后血淋巴中5种激素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5种激素在中华绒螯蟹低盐度交配中的变化不显著,DHP、GTH和PG这3种激素参与了中华绒螯蟹的产卵活动。本研究通过探讨盐度对中华绒螯蟹雌蟹交配及产卵前后血淋巴中激素的影响,旨在了解中华绒螯蟹繁殖的生理机制,为中华绒螯蟹的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