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加快果用桑品种的选育步伐,近几年来对已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挂果调查,对其中挂果多的种质资源从桑葚的经济性状和理化性状两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价,并从中筛选出了一批桑葚产量高、性状较好的果桑资源,为以后果用桑品种的选育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2.
药用桑的规范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中药材桑的优质、稳定、可控、无公害和无污染,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开展药用桑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初步确定了药用桑生产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对栽植地选择、桑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与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等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指导药用桑的GAP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3.
以不同抗性的四个桑树品种为材料,对桑青枯病菌侵染桑树发病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抗痛和感病品种的叶片接种青枯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但易感品种塘10×伦109的过氧化物酶峰值活性及上升幅度远小于中抗杂交组合的翁抗1×抗10、283×抗10和LK5×抗10的酶峰值活性和上升幅度。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差异有一定规律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桑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1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进行响应面试验,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 U。[结论]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化学感受蛋白家族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s)在昆虫的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及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耐高温家蚕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饲养环境下,作为家蚕物理屏障及感觉器官的表皮中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依据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的15个家蚕CSPs基因(Bm CSPs)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检测正常饲育温度(28℃±0.5℃)下,Bm CSP1、Bm CSP4、Bm CSP6、Bm CSP7、Bm CSP8、Bm CSP9、Bm CSP11和Bm CSP15等8个基因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的表皮中有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检测在高温(35℃±0.5℃)饲育环境下,5龄第2天幼虫表皮中Bm CSP8和Bm CSP15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其他6个Bm CSPs基因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初步推测Bm CSP8和Bm CSP15可能与家蚕幼虫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6.
近10多年来,随着一系列果用桑品种在全国范围的快速推广应用,果桑产业随之崛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桑果作为一种特殊的优质水果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除鲜食外,桑果还可被加工开发成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酱、桑果红色素、桑果醋等多种产品,这也使得果桑产业呈现出产品多元化的发展势头.然而"桑椹好吃,椹难存",特别是广东省桑果的采摘期集中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成熟桑椹的采摘期只有短短30 d左右,且又恰好是处在梅雨季节,雨水较多,采摘不及时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7.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并组配了一对适合华南蚕区饲养的抗逆性强、耐高温多湿、丰产性能好的家蚕四元杂交种,定名为粤蚕8号。新品种具有优良的实用经济性状:4龄起蚕结茧率99.26%,虫蛹统一生命率97.81%,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全茧量1.656 g,茧层量0.362 g,茧层率21.90%,万蚕收茧量16.511 kg、公斤桑产茧量53.37 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81%、8.38%、3.89%、3.57%和4.24%;一粒茧丝长1 007 m,解舒丝长761.5 m,解舒率75.76%,洁净93.06分,清洁99.38分,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8.6%、28.24%、17.99%、1.84%和0.38%;50 kg茧制种量149.8张,比对照品种提高3.52%。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养性状稳定,张种产茧量41.70kg,张种产值620.59元,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0.70%和11.52%。  相似文献   
68.
引起广西桑树“褐枯”的病原菌及致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地区的桑树发病初期叶片褐枯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桑树病株并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得到优势菌株42株,各菌株形态基本一致。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比对后发现所有菌株序列均与劳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相似度达99%,生化型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为生化Ⅰ型。随机选择10个菌株进行致病力实验,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具有致病性,部分菌株致病率达90%以上。其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侵染桑苗过程,发现侵染后期桑根木质部导管内聚集大量菌体,堵塞整个导管。上述结果表明:广西地区桑树“褐枯”症状病害属于桑树青枯病,病原菌为劳尔氏青枯菌RS,其致病机制是通过在桑根木质部导管内大量定殖,堵塞导管阻止水分运输,最终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69.
2011年1月5日,枣庄市山亭区凫城乡千佛崖村村民郭玉玲(左一)在采摘反季节草莓。去年7月以来,该乡采取典型带动、资金帮扶、技术指导等措施,先后带动300多家农户发展草莓、黄姜、薄皮核桃等特色种植业,每年户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70.
近几年来,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有25个县蚕茧年产量超万担,宜州、横县两县(市)年产量超20万担,形成桂西北、桂中和桂南三大蚕桑生产基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3年,广西蚕茧产量达到175万担,占全国产量的18%,名列全国第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