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四环素类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具体地,以盐酸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中制备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吸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0.05~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79.4%~86.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8%,准确性较好。四环素和土霉素的检出限为0.02 μg·mL-1,金霉素的检出限为0.05 μg·mL-1,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植物青枯病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常见病害,植物青枯病抗病机理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植物抗青枯病机制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陆梁油田各油井井下生产管柱的腐蚀结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抽油井井下管柱腐蚀结垢的影响因素和室内防腐防垢药剂配方,从防腐防垢技术体系中优选出适合陆梁油田的药剂体系,编制了现场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试验优化建立了防腐防垢技术方案,确立了以HEDP阻垢剂和KL-601改进型缓蚀剂为主剂的防腐防垢体系,并用示踪剂示踪的方法对单井防腐防垢效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价,优化了防护周期。现场试验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陆梁油田现场应用井下防腐防垢工艺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大大延长了易腐蚀结垢井的平均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4.
2004年冬,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东首黄河河务局院内施工中,发现了一处与冶铁有关的遗存,出土一批铁器及陶制铸范.铁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和日用杂器等,其中出土农具6件,器形包括直口锸、铧冠、锄板和竖銎镢,笔者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批器物作简单介绍,对济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汉代铁制农具材料略作梳理,为同仁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材料,就济南地区战国汉代农业研究问题提出几点粗浅想法,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防御酶与植物抗青枯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综述了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防御酶(SOD、POD、PPO、PAL)及酶基因在植物抗青枯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体内防御酶活性变化.这些防御酶,或由于维持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平衡,或由于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从而与植物抗青枯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探究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的方法,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非常严峻,强化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无疑是保证营林质量,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的重要手段。研究了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管护措施,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发酵牛肉香肠为对象,探究不同污染程度的原料肉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生物计数、高效液相色谱、凯氏定氮等方法对香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生物胺及含氮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原料肉污染程度的升高,发酵牛肉香肠中微生物数量、生物胺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总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轻度污染的牛肉制作的发酵香肠中菌落总数、总生物胺含量、总氮含量最高分别可以达到3.24×10~7CFU/g、118.82 mg/kg、50.10 mg/g,而重度污染的牛肉制作的香肠中最高分别达到2.48×10~8 CFU/g、182.32 mg/kg、44.20 mg/g。【结论】原料肉的污染程度对发酵牛肉香肠中微生物、生物胺、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在发酵香肠加工过程中,控制原料肉的污染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总量,减缓生物胺的积累,抑制蛋白质的降解,从而达到减少有害物质产生与积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引起广西桑树“褐枯”的病原菌及致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地区的桑树发病初期叶片褐枯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桑树病株并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得到优势菌株42株,各菌株形态基本一致。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比对后发现所有菌株序列均与劳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相似度达99%,生化型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为生化Ⅰ型。随机选择10个菌株进行致病力实验,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具有致病性,部分菌株致病率达90%以上。其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侵染桑苗过程,发现侵染后期桑根木质部导管内聚集大量菌体,堵塞整个导管。上述结果表明:广西地区桑树“褐枯”症状病害属于桑树青枯病,病原菌为劳尔氏青枯菌RS,其致病机制是通过在桑根木质部导管内大量定殖,堵塞导管阻止水分运输,最终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9.
利用Landsat7 ETM+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及多年平均的降水、气温、≥0℃积温、日照时数等气候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借助RS/GIS软件,通过对各气候指标进行分级处理、空间叠加分析等过程,研究了局地气候条件下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林地覆盖率为54.7%,耕地占区域总面积的29.0%,其中水田和旱地的面积比为7.7:1;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园地1.7%,城乡居民用地7.4%,工矿用地0.8%,水域4.3%,未利用地2.1%.②局地气候条件下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随气温升高和积温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减少,水田、旱地、园地、城乡用地等均呈增加趋势;降水分布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相反,即随降水增加,林地比例增加,水田、旱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等则减少;日照时数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流域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长沙市近10 a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而评估了长沙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长沙市2009~2013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长沙市近年来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的模式,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