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桂林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
2018年和2019年广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对广西南宁、贵港、防城港、柳州、河池、来宾、百色和桂林8个市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的抽样调查。重点监测养马场、马术队、马属俱乐部等的马匹及骡等马属动物。两年共采集马血清5050份、骡血清842份,经马传染性贫血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马传染性贫血在以上8个市区发病感染率为0。  相似文献   
64.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并以合成的cDNA为模板,初步建立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进而对对照病毒及采集的病料组织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核酸检测值为0.5ng/μL,扩增产物特异性好,重复性稳定,可应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5.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脑脊髓炎性传染病,妊娠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仔猪主要为高热、脑脊髓炎症状。广西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猪伪狂犬病以来,该病已经成为危害广西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2004年5月,南宁市某猪场发生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出生10日龄内小猪死亡的疫病,用PCR诊断为猪伪狂犬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有母猪100多头,从2004年5月初开始,妊娠后期母猪体温升高至41℃,皮肤发红,出现流产、死产;出生10日龄内的仔猪整窝发病,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为尖叫、转圈、后肢麻痹、运动不协调、口吐白沫,…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广西马源Ⅰ型副粘病毒的生物特性,为今后有效防控副粘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F鸡胚对广西百色疑似病马组织悬浮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后,经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再用RT-PCR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可被鸡新城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HA和HI效价分别为27和210.分离株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2 h,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为1.48,属中发型毒株.分离株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毒株NDV04-21、TW-96p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9%和95.1%;基于F基因的遗传分型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NDV04-21、TW-96p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分离株F蛋白112~117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与标准强毒株F48E9、HER33的一致,在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3'-R-R-Q-R-R-F-5'.[结论]广西马群已有禽Ⅰ型副粘病毒存在,再次证实广西地区禽Ⅰ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7.
水牛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原核表达的重组水牛(Bubalus bubalis)γ-干扰素成熟蛋(rGST-WBIFN-γ)以100 μg/只剂量免疫8周龄Balb/c小鼠(Mus musculus),经5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rHIS-WB-IFN-γ和rGST-WBIFN-γ蛋白共同作为检测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并最终得到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IE4和4A11),分泌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rWBIFN-γ蛋白均能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68.
纯化2株针对水牛γ-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其中1株进行HRP标记作为检测抗体,另1株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检测水牛γ-干扰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通过对封闭液、抗体稀释液等条件进行优化,经过方阵滴定试验确定捕获抗体的最佳浓度为625 ng/mL,检测抗体的工作效价为1∶100;所建立的DAS-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25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0.52%~6.86%,批间变异系数为5.6%~7.07%。采集60头单次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的水牛肝素钠抗凝全血,利用牛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rHIS-CFP10/ESAT-6融合蛋白体外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IFN-γ,用所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所有样本,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比较,结果显示,自制夹心ELISA方法检测水牛结核病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87%,符合率为75%,表明可应用于水牛结核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培养的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成功扩增到鹅IFN-γ基因。将克隆在pMD18-T载体中的鹅IFN-γ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得到重组质粒pGEX-6P-1-IFN-γ。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作SDS-PAGE分析,得到约43 ku融合表达蛋白特异条带。用GST亲和纯化柱对原核表达产物中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得到1.2 mg/L的纯化蛋白。用100TCID50病毒量在鹅副黏病毒(GPMV)/鹅胚成纤维细胞系统上测定表达蛋白的抗病毒活性,观察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形态并用RT-PCR方法鉴定,发现表达蛋白稀释倍数小于104可抑制GPMV复制,按照Reed-Muench法计算表达的鹅IFN-γ抗病毒效价为2.0×103U/mL,表明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70.
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V—SF02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白鹭源禽I型副粘病毒(W13株)L基因的IJA(1121bp)、LB(1481bp)、LC(1439bp)、LD(1476bp)、LE(1608bp)5个片段,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获得长约6760bp包含有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而W13株L基因的mRNA全长为6704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15个碱基、编码2204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I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7.0%;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13株L基因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同源性均超过93.0%。可见,W13株与鹅源SF02、ZJI、NA-1株及鸡源Guangxi7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