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3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磷酸三苯酯(TPP)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受精后4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hpf)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DBP(0、0.5和1.0 mg/L)、TPP(0和0.5 mg/L)和TPP+DBP(0.5 mg/L+0.5 mg/L和0.5 mg/L+1.0 mg/L),统计72 hpf胚胎孵化率以及96 hpf仔鱼存活率、孵化率、畸形率和体长.[结果]DBP和TPP单独及联合暴露引起斑马鱼卵黄囊肿、心脏畸形、脊柱弯曲和尾巴畸形,导致斑马鱼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畸形率增加和体长缩短.[结论]DBP和TPP联合暴露对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和体长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对孵化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延长酶5(elovl5)、延长酶2(elovl2)和去饱和酶2(fads2)基因在淡水鱼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出斑马鱼elovl5~(-/-)(以下简称E5~(-/-)组)、elovl2~(-/-)×elovl5~(-/-)(以下简称E2~(-/-)×E5~(-/-)组)、elovl5~(-/-)×fads2~(-/-)(以下简称E5~(-/-)×F2~(-/-)组)、elovl2~(-/-)×elovl5~(-/-)×fads2~(-/-)(以下简称E2~(-/-)×E5~(-/-)×F2~(-/-)组)4种突变体模型,并对4种突变体进行大豆油饲料(SO)和亚麻芥油饲料(CO)的投喂试验,研究斑马鱼elovl5、elovl2和fads2在HUFA合成过程中对饲料不同脂肪源的响应。结果显示,在E5~(-/-)组和E2~(-/-)×E5~(-/-)组中,C18PUFA未出现明显累积,而E5~(-/-)×F2~(-/-)组和E2~(-/-)×E5~(-/-)×F2~(-/-)组中的C18:3n-3(ALA)和C18:2n-6(LNA)呈现显著的累积。elovl2、elovl5和fads2缺失后,肝脏elovl4a和elovl4b表达明显上升。不同脂肪源饲料投喂试验结果显示,S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与野生型(WT)无显著差异,E5~(-/-)×F2~(-/-)组较WT组DHA含量显著降低。然而,C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较WT组呈现显著升高,E5~(-/-)×F2~(-/-)组与WT无显著差异。fads2缺失斑马鱼去饱和作用受到显著影响,表明,fads2是HUFA合成过程中的必需酶。而elovl2和elovl5缺失的表型可能会被其他HUFA合成途径所弥补。以上结果表明,elovl2和elovl5在HUFA合成中存在基因间相互作用,fads2作为去饱和酶在HUFA合成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制备斑马鱼zgc113227多克隆抗体和卵形鲳鲹EVM0008813多肽抗体,为后续深入研究斑马鱼zgc113227基因和卵形鲳鲹EVM0008813基因的功能特性提供重要工具。【方法】以卵形鲳鲹EVM0008813基因为查询序列,通过BLASTp搜索获得斑马鱼同源基因zgc113227 (NP_001014341),以同源重组方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21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再以诱导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然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及SDS-PAGE检测zgc113227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纯化鉴定EVM0008813多肽抗体。【结果】斑马鱼zgc113227和卵形鲳鲹EVM0008813均属于亲水性蛋白,二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58.12%,同时表现为潜在抗原位点多、柔性较强、表面可及性高,且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存在。斑马鱼zgc113227和卵形鲳鲹EVM000881的保守结构域均包含5个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5),且发现1个相同的保守结构域(DDE_Tnp_4),故推测二者均属于DDE_Tnp_4家族。以zgc113227蛋白与等容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为抗原制备获得的zgc113227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6000,特异性良好,可通过Protein G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以EVM0008813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为抗原制备获得的EVM0008813多肽抗体效价为1:256000,经HPLC-MS纯化鉴定抗体纯度达95.35%,特性良好。【结论】制备获得的斑马鱼zgc113227多克隆抗体和卵形鲳鲹EVM0008813多肽抗体纯度高、抗体效价高、特异性良好,可为斑马鱼zgc113227基因和卵形鲳鲹EVM0008813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64.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重要生物学过程中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目前已经在斑马鱼胚胎和组织中发现了大量的lncRNAs。然而,这些在成体组织中已发现并鉴定的有差异表达的lncRNAs在胚胎发育时期的时空表达谱仍不清楚,本文研究成体斑马鱼心脏中发现的3个lncRNAs在胚胎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谱。[方法]首先对其编码潜能利用在线软件进行分析,并通过Ensemble、NCBI等网站对其与蛋白编码基因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lncRNAs TCONS_00028652、lnc_H001和lnc_H007在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空间位置,采用全胚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1)通过在线数据库对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与编码基因的关系分析发现,TCONS_00028652属于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nc_H001属于内含子型,而lnc_H007属于反义型长链非编码RNA;(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它们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几乎都有表达,而且在成体组织中,不仅在心脏中有表达,在其它组织也有表达,其中TCONS_00028652在大脑和肝脏中的表达高于其它组织,lnc_H001在大脑中的表达高于其它组织,而lnc_H007则是在心脏中表达高于其它组织。[结论]3种lncRNAs不仅在斑马鱼心脏发育和修复中起作用,而且在其它器官发育和修复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敌草快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16.92 mg·L~(-1);斑马鱼暴露于8.46、4.23、1.69 mg·L~(-1)敌草快中96 h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鳃小片出现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和细胞脱落现象,肝细胞呈现明显的肿大,胞质产生空泡化,局部区域细胞坏死、溶解,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随着敌草快浓度的增加而加重;暴露于1.69、0.84 mg·L~(-1)和0.34 mg·L~(-1)敌草快中28 d后,斑马鱼肝脏的SOD活性变化表现为降-升-降,并呈现出剂量效应;1.69 mg·L~(-1)和0.8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28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在第7 d和14 d变化均不明显(P0.05),在第28 d时0.84 mg·L~(-1)和1.69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处理组斑马鱼肝脏中TG的含量均从14 d开始出现增加。水体中的敌草快对斑马鱼有较严重的急性损伤作用,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敌草快中的斑马鱼,其肝脏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肝脏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通过不同生物等级的模式生物研究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以明亮发光杆菌和斑马鱼胚胎为受试模式生物,通过混合毒性指数法(MTI法)评价了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毒性测试显示,暴露测试15 min时,乐果、铜和锌的EC50值分别为123、0.53 mg·L-1和1.71 mg·L-1;暴露测试30 min时,EC50值分别为122、0.50 mg·L-1和1.54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15 min测得的MTI分别为0.69和0.60。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显示,暴露72 h后乐果、铜和锌的LC50值分别为0.31、1.67 mg·L-1和369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72 h后测得的MTI分别为0.70和0.75。研究表明,乐果和铜、锌分别混合后的联合毒性均有所增强,整体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因此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7.
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是白细胞介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在伤口愈合、癌细胞迁移及免疫调控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研究IL-11的转录调控机制,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斑马鱼il-11b基因的3000bp启动子序列,经缺失处理获得2908bp、2000bp、1000bp和500bp不同片段,进行PCR扩增并与pGL3-enhancer载体重组构建pGL3-il-11b-promoter-enhancer 报告基因质粒,接着转染HEK293T 细胞,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验其转录活性。结果显示所获的il-11b启动子序列上存在3个潜在的启动子区和7个CpG岛,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Sp1、CACCC-binding f、Egr-1、ICSBP、c-Jun、COUP、GR、RAP1、NF-kappaB、REV-ErbA alpha、ER、RAR-alpha1、RXR-beta、SRF、Oct-1、Oct-2、Pit-1a、GCN4、HNF-1、TBP、C/EBP alpha、HNF-1C、Oct-2.1、USF等,成功扩增出il-11b不同片段启动子,重组质粒双酶切检测条带大小一致,测序比对正确,双荧光素酶检测pGL3-il-11b、pGL3-il-11b-Δ1、pGL3-il-11b-Δ2、pGL3-il-11b-Δ3、pGL3-il-11b-Δ4、pGL3-il-11b-Δ5报告基因质粒的活性分别是pGL3–enhancer空载对照组的1.94、14.92、5.33、9.11、0.75、1.32倍。该结果为研究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相关信号之间的调控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8.
microRNA(简写为miRNA)是一类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在血液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miR-30e对鱼类血液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模式生物,针对青藏高原裂腹鱼血液组织中高表达的miR-30e,利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斑马鱼miR-30e的靶基因,构建含斑马鱼ALAS2-3′UTR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斑马鱼miR-30e进行共转染,检测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构建含斑马鱼ALAS2-3′UTR序列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与miR-30e共同显微注射斑马鱼胚胎,观察GFP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在注射miR-30e模拟体48 h后,其血红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转染miR-30e的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斑马鱼胚胎注射miR-30e模拟体24 h后,其GFP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GFP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ALAS2基因是miR-30e的一个靶基因,miR-30e通过抑制ALAS2表达而抑制血红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69.
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 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 h后呈败血症病变,96 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 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 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亡,对斑马鱼的LD50>106 cfu。SS2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对斑马鱼的LD5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菌株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0.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