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0篇
  免费   1493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林业   1820篇
农学   2076篇
基础科学   1010篇
  1817篇
综合类   18186篇
农作物   1338篇
水产渔业   1728篇
畜牧兽医   9321篇
园艺   3611篇
植物保护   3180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942篇
  2022年   1104篇
  2021年   1129篇
  2020年   1184篇
  2019年   1368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1141篇
  2016年   1383篇
  2015年   1601篇
  2014年   2173篇
  2013年   1936篇
  2012年   2699篇
  2011年   2800篇
  2010年   2394篇
  2009年   2351篇
  2008年   2635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812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448篇
  2003年   1424篇
  2002年   1054篇
  2001年   947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457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79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17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液量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河南省汤阴县开展的飞防试验,探索植保无人机在不同喷液量下,对小麦蚜虫、叶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张嘉城  方香玲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21,38(8):1513-1524
镰刀菌(Fusarium spp.)是多种重要农作物的病原体,不仅可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严重损失还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或植物寄主体内产生一系列被称为镰刀菌毒素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毒素一方面作为致病因子与镰刀菌对宿主植物的致病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可导致家畜生产性能下降和相关病症的出现,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鉴于镰刀菌毒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对家畜和人类的毒性作用,目前已有较多关于镰刀菌侵染粮食作物后产生毒素种类的研究,但关于镰刀菌侵染豆科牧草后产生的毒素种类以及毒素在镰刀菌对豆科牧草致病力方面作用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引起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病害的常见镰刀菌物种产生的主要毒素,以及这些毒素对植物、家畜和人类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并对豆科牧草中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前景及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旨在建立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MRM扫描模式检测。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动物血液样品中12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4.
55.
随着统防统治技术的发展,将多种农药制剂结合喷雾助剂混配使用已成为主要施药方式之一,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同企业制剂产品或配方助剂与喷雾助剂之间的桶混稳定性问题。本文将聚丙烯酸酯类微交联结构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结构高分子助剂、三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小分子助剂复配后作为配方助剂,制备了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水乳剂,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所制备的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水乳剂药液对靶标的黏附力与沉积量显著提高,且具有良好的抗蒸发性能,在防治田间水稻纹枯病时,减量25%仍可达到对照药剂 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此外,G-100A还可作为喷雾助剂使用,其在药液中以特有的结构存在,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减少雾滴飘移,并可有效降低雾滴碰撞叶面时的界面能,防止雾滴弹跳。研究表明,G-100A有望作为农药减施的调控手段之一,在更多配方体系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6.
杨金川  张建  白雪梅 《农药学学报》2020,22(6):1099-1103
建立了一种适用QuEChERS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技术测定4种粮谷(糙米、小麦、高粱及玉米)中氰烯菌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净化和浓缩后,采用GC-MS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5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氰烯菌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 (R2) > 0.9983,定量限 (LOQ) 低于0.005 mg/kg;在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02、0.05及0.1 mg/kg时,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5%~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s) 为1.1%~10.4%。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适用于粮谷中氰烯菌酯的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57.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并在适当条件下复苏,成为生产中潜在的病害初侵染来源。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种子温汤浸种和低温储藏等条件,分别设定了50℃、55℃高温和4℃低温对西瓜嗜酸菌AAC00-1进行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检测菌体活性和可培养性。结果显示,不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诱导西瓜嗜酸菌AAC00-1进入VBNC状态,其中55℃高温20和30 min的两个处理,所有活菌均进入VBNC状态。将处理后的AAC00-1接种西瓜子叶,接种植株未表现出果斑病症状,且不能从接种部位分离得到可培养菌体。表明本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A. citrulli菌体不能通过短时间活体接种复苏。本研究分析了西瓜嗜酸菌在不适宜温度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能力,为解析病害可能的初侵染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葫芦科作物果斑病防控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中国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秸秆还田等耕作栽培措施的推广,中国小麦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缺乏免疫及高抗病性小麦品种,生产中对纹枯病一直采用播期拌种及春季喷雾相结合的化学防治方法。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现状及主要病原;评述了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介绍了生产中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及机理,分析了三唑类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同时阐述了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及其他种类药剂在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是将生防菌剂同化学药剂相结合,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一株防治藜、冬葵等阔叶杂草的生防菌株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HZ-1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株固态发酵基质、最适碳氮源和固-液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HZ-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源为麦麸(40 mg/g),最适氮源为蛋白胨(50 mg/g).正交优化试验得出该菌最适固-液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0 mg/g,适宜的接种量为0.3 mL/g,初始pH值7.4,最适温度为24.3℃,发酵最适时间为216 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极细链格孢菌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为了了解产漆酶微生物真菌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及其特性,实验采用室内密闭静置培养法,对添加产漆酶真菌Marasmius tricolor 310b发酵粗酶液对高寒草甸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产漆酶真菌Marasmius tricolor 310b发酵粗酶液后,在整个培养期内土壤CO2释放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35 d后趋于稳定;在整个培养周期,微生物呼吸熵的变化总体呈对数降低趋势,处理组符合方程y=-9.964ln (x)+32.281(R2=0.9744),对照组符合方程y=-9.788ln (x)+28.683(R2=0.95),处理组土壤CO2的累计释放量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菌株310b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培养前期开始降低,但差异不显著,15 d后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阶段产漆酶真菌对有机质的周转速率不同,推测产漆酶真菌对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土壤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