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4个枣品种幼树冬季修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10年在山东东营进行了冬枣等4个枣品种幼树冬季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与重剪和不修剪处理相比,冬季采用轻剪或中剪修剪可显著提高枣幼树的早期产量,大白铃和金丝新4号修剪后产量较高,冬枣和圆铃2号修剪后产量较低;冬季修剪采用重剪,可显著促进幼树生长,增加发枝量、枝长、枝径、二次枝数和冬芽数;综合比较,大白铃品种对修剪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金丝新4号和冬枣,圆铃2号对修剪反应最不敏感;4个枣树品种不同生长势枣头的修剪反应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实验用4个酶、4个探针组成16个酶/探针组合对玉米N、T、C、S、WBMs、80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mtDNARFL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只要酶/探针技术体系合适,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酶次之;认为PstⅠ/B30、HindⅢ/pBcmH3、BamHⅠ/pHJ2  相似文献   
53.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增收有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存在着出口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企业实力偏弱、缺乏龙头带动等问题。通过加快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新建和扩建一批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夯实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4.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早四和Mo17为亲本组配的239个RIL群体,构建了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 cM。以玉米幼胚为外植体、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对亲本及RIL群体的组培性状进行了评价。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第2、3、5、6、8和9染色体上定位了控制出愈率、Ⅱ型愈伤组织诱导率、绿点及绿苗分化率的8个QTL,并对其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其基因加性效应能解释相应性状表型方差的4.78%~14.02%。  相似文献   
55.
10种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型淀粉糊化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建生 《作物学报》1997,23(1):76-81
玉米淀粉粝化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对于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中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差热扫描分析仪(DSC)研究了oh43和B37遗传背景的+/+;ae/ae;du/du;su2/su2;wx/wx;ae/ae;du/du;ae/ae,wx/wx;du/du,su2/su2;du/du,wx/wx;和su2/su2wx/wx胚乳突变基因型对淀粉糊化的热力学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6.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对酸性土壤反应不同的玉米基因型根系对铝毒胁迫反应的差异。耐铝基因型具有苏木精着色程度较低、种子根相对伸长率和TTC相对还原强度以及根系相对生物量较高的共同特点。种子根相对伸长率、苏木精染色指数及根系TTC相对还原强度与植株的耐铝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建生  严利平 《海洋渔业》2004,26(3):193-198
利用1997~2000年在东海4个季节的拖网以及温盐度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分布水深在40~175m,集中分布水深范围在80~150m。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值都出现在北部外海,冬季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值转移到南部外海。四季都有生殖群体的存在,从春季到冬季,生殖群体的重心位置由北部外海向南部外海转移。四季生活海域的表层水温为13.63~28.38℃,生物量高区的表层水温为22~26℃;表层盐度为27.72~34.72,集中分布海域的盐度为32.5~34.7。因此,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属于暖水性外海高温高盐种。  相似文献   
58.
应用体长结构VPA评估东海群系澳洲鲐资源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摸清东海群系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量和渔业状况,以2006年7~11月中国大型围网在东海渔获的澳洲鲐体长测定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渔业产量统计资料,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VPA)估算2006年东海群系澳洲鲐的资源量,并分析澳洲鲐群体利用结构和资源利用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围网渔业利用澳洲鲐的主体为多数已产过卵的1足龄以上群体,利用结构合理;汛初(7月)可供渔业利用的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15×108尾和24×104t,现存年平均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7.9×108尾和14.9×104t;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0.7×104 t,年渔获量已超过MSY,该渔业的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偏高开发状态,有捕捞过度迹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通过分析澳洲鲐渔业利用时期、利用结构和繁殖特征,认为即使某些年份产量超过MSY,澳洲鲐资源群体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9.
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2000年东海区(27°00′~34°00′N、127°00′E以西海域)150 m等深线以浅4个季节的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方法分析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探讨各个群聚类型的指示种类以及头足类群聚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头足类主要种类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等。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头足类群聚类型不同。根据各群聚类型分布的海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黄海南部-东海外海-东海中南部群聚、长江口外海域群聚和东海北部海域群聚3种群聚类型。它们的空间分布区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群聚类型的分布区域也会相互交错。各季节不同群聚类型的种类组成不同,多数种类一般同时出现于不同的类群中,有的种类在所有群聚类型中都有分布。它们的空间分布也是交错的,只是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所不同,在不同群聚类型中的渔获率和出现频率不同。头足类各群聚类型种类组成的季节差异较明显,各群聚类型中相对稳定的主要特征种类较少。调查海域中影响头足类种类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而水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近年在东黄海形成大规模暴发的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在大量文献中常被等同于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的同物异名,为澄清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之间一直混淆不清的分类关系,现首次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辨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沙海蜇的18SrDNA(核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