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3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林业   1693篇
农学   674篇
基础科学   1052篇
  1254篇
综合类   7079篇
农作物   344篇
水产渔业   877篇
畜牧兽医   13194篇
园艺   549篇
植物保护   33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611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744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188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1944篇
  2010年   1510篇
  2009年   1678篇
  2008年   1737篇
  2007年   1451篇
  2006年   1467篇
  2005年   1644篇
  2004年   1215篇
  2003年   1111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5年8月30日开封市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8月30日开封市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增强南下靠近豫中,低层暖湿变强,高层干冷,地面辐合增强;30日8:00河南省对流层上层维持超低温,开封市分布深厚超低温,对流层中层多层弯折,风继续保持顺滚流结构,水汽呈"蜂腰"形,开封市600~700 hPa冷层云结构,17:00—18:00出现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释放;飑线雷达回波弓形回波结构特征显著,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及风暴顶强辐散,对流单体中显示最大回波(65 dBZ)顶高是15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上升,对流单体内为70 kg/m~2,这些均预示有雷暴、冰雹及大风等。MCC前侧呈白亮泡状态势,开封市上空最大反照率为45%,运动方向后侧为羽状云砧,前边边界光滑,云顶温度较高、云内对流旺盛,表明未来短时间内会出现雷暴、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52.
通过设计4种镉污染梯度、2种种植条件[有、无百日草(Zinnia elegans)],选择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等3种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指标,探究了不同镉胁迫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镉胁迫程度均大致成负相关,随着镉浓度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反比例函数型下降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种植百日草能促进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不同微生物活性指标受镉胁迫影响的相关性;在种植百日草条件下,镉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不种植百日草条件相似,其中2种条件下的过氧化氢酶受镉胁迫的影响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高原低涡东移,同西南涡产生耦合并控制川渝地区。大暴雨发生前低空存在西南急流,水汽丰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及热力不稳定能量共同促使降水强度增强,最终推动川渝地区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1969-2018年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69—2018年黄河干流8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近50 a黄河干流实测径流和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近15 a各分区耗水数据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径流的影响。[结果] ①1969—2018年黄河上中下游实测径流整体呈降低趋势,兰州、花园口、利津3个代表站多年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5.10×107,3.55×108,4.13×108 m3/a。②近50 a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趋势突变主要集中在1986和1990两个年份,结合前人研究和重要水事分析,1986年突变可能与1984年以来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1986年龙羊峡水库修建有关;而造成1990年径流突变的原因可能是80—90年代黄河流域用水量激增和流域下垫面改变。③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值从上游至下游水文站断面逐渐增大,这主要与近15 a平均耗水量也沿程增大相一致;另外多年平均实测径流在利津站仅占天然径流的42%。耗水量最大的两个分区为花园口以下和兰州—头道拐段,分别达到了1.06×1010和1.04×1010 m3。[结论] 人类活动中的各项耗水(尤其是农田灌溉)是造成兰州站以下地区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差值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的发展,合理分配各项耗水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跟踪量化轻、中、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含水率,定点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与火烧强度干扰差异,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旨在清楚地认识高寒区火干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初期土壤水分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力,并为其调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网格法确定固定点位并实施林火干扰试验,根据火烧强度等级划分轻、中、重度火烧区,烘干法跟踪监测火烧前、火烧后、翌年融雪季后、翌年生长季土壤含水率。  结果  林火干扰后:(1)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含水率立即下降,春旱时段进一步大幅下降,生长季迅速回升;(2)生长季前重度火烧区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轻、中度火烧区,生长季火烧强度干扰差异消失;(3)生长季前,土壤含水率及其相对变化率的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极显著负相关。  结论  寒温带针叶林火干扰生态系统恢复初期,春旱时段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含水率可能限制植被更新和再生,应加强集水保水技术调控。   相似文献   
56.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7.
58.
为明确公猪睾丸在选育中的意义,研究公猪睾丸参数、精液质量参数的发育性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联性。选择936头分布在280~1 409日龄的生产公猪,其中589头杜洛克、233头长白、114头大白。对睾丸和精液质量参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以品种和日龄分组为固定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使用二次项模型分品种分别对睾丸总体积和有效精子数进行发育曲线拟合;控制日龄变量,对睾丸与精液质量参数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在睾丸大小方面:杜洛克>大白>长白,其中杜洛克与大白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极显著(P<001)高于长白;在精液质量整体比较上: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积、密度、活力和畸形率上,三品种公猪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睾丸随日龄增长呈先增大后萎缩趋势,精液整体质量随日龄增长呈下滑趋势;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均与精液量和有效精子数呈正相关,且大部分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P<0.01)。同日龄时期,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顺序为杜洛克>长白>大白,其中长白大于大白具有普遍性; 综合来看,三品种的精液质量比较结果为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其中长白优于大白具有普遍性;公猪睾丸萎缩临界日龄可用于公猪淘汰依据,选育公猪时可重点选留睾丸较大者。  相似文献   
59.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普遍存在,黄淮海流域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省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施用强度与生产水平的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1)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2)不同省份要侧重提高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江苏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安徽省要注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利用率;山东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河南省要注意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