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5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林业   1693篇
农学   674篇
基础科学   1052篇
  1254篇
综合类   7079篇
农作物   344篇
水产渔业   877篇
畜牧兽医   13196篇
园艺   549篇
植物保护   33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611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744篇
  2014年   1200篇
  2013年   1188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1944篇
  2010年   1510篇
  2009年   1678篇
  2008年   1737篇
  2007年   1451篇
  2006年   1467篇
  2005年   1644篇
  2004年   1215篇
  2003年   1111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植物群落特征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植被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植物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轻度放牧G0.23:0.2 cow.AU/hm2,较轻度放牧G0.34:0.34 cow.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cow.AU/hm2,较重度放牧G0.69:0.69 cow.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cow.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功能群与营养品质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放牧强度大于0.34 cow.AU/hm2时,群落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地上生物量、原有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均呈现显著降低(P<0.05),退化指示植物生物量(冷蒿、二裂委陵菜、星毛委陵菜和寸草苔)显著增加(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放牧强度为0.34—0.46 cow.AU/hm2时,草地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植物功能群禾本科植物及其优势植物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放牧强度大于0.23 cow.AU/hm2时,优势植物重要值显著降低(P<0.05),莎草科与退化指示植物重要值显著增加(P<0.05)。放牧不同程度增加了植物粗蛋白、粗灰分、总磷、钙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了植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含量(P<0.05);群落α多样性指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植物功能群豆科植物和杂类草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呈负相关;植物功能群禾本科和毛茛科植物重要值与植物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呈显著负相关、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与之相反。【结论】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放牧强度为0.23—0.34 cow.AU/hm2较为适宜,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高原农区春青稞农田耗水规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以"喜马拉22"为试材,于田间设置了75%~80%θ_f(CF)、65%~70%θ_f(QK_1)、55%~60%θ_f(QK_2)和45%~50%θ_f(QK_3) 4个土壤水分下限调控水平和1个旱作处理(CK),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调控下的春青稞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春青稞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的趋势,且二者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呈直线下降,耗水强度基本在5 mm/d左右浮动。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幅16.08%。QK_1、QK_2、QK_3较CF降低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及其相对生长率,且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生长率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而减小。干物质积累与气象因子间的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干物质积累间线性关系极显著,相关系数r=0.980 3。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产量,增产幅度介于11.74%~53.46%之间。当土壤水分调控下限降至55%~60%θ_f时,春青稞产量达6 237.05 kg/hm~2,较CF提高28.30%。春青稞产量与生长季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r=0.994 5),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r=-0.974),二者对产量的综合影响系数达99.23%,说明生长季降雨量、气温是影响高原农区春青稞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以北方石榴冷棚为研究对象,在1月份对其内外气温及土壤湿度的最高值、最低值、温湿度差、平均值的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棚外日平均气温均值为0. 79℃,棚内为2. 89℃,棚内为棚外的3. 65倍; 9∶00—17∶00,棚内日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均高于棚外,其它时间低于棚外;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冷棚升温保温效果显著,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冷棚保温效果不明显。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均值为2. 81%,棚内为25. 05%,棚内为棚外的8. 91倍;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差距为1. 63个百分点,棚内为1. 19个百分点,棚内湿度变幅要小于棚外;冷棚有较好地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为思南杂交肉牛的提质增效及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选择12头12月龄左右的西×思×安杂交肉牛随机分4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7(A组)、4∶6(B组)、5∶5(C组)、6∶4(D组)的日粮,经135d育肥后进行屠宰性能测定,探明适合思南杂交肉牛的最适日粮精粗比。结果表明:总采食量、采食率、日采食量、眼肌面积、背膘厚指标均以精粗比为5∶5的日粮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日粮精粗比为3∶7和4∶6的处理;精粗比为5∶5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及屠宰性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精粗比为5∶5的料肉比显著低于精粗比为3∶7和4∶6的处理;其肉色评分、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及剪切力均最低;优质以上牛肉占比最高,达68.35%。日粮精粗比按5∶5组配最适于思南杂交肉牛的生长。  相似文献   
35.
为湿陷性黄土EFS土壤固化剂适宜用量的确定以及生态环境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51%、10.00%、15.00%、20.00%和25.00%条件下,研究EFS土壤固化剂含量为0(CK)、0.05%、0.10%、0.15%、0.20%和0.30%对湿陷性黄土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强度,不同含水率黄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随着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固化剂含量为0.15%时,湿陷性黄土抗压强度最大,固化剂含量0.15%后,黄土抗压强度随固化剂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含水率为15.00%,固化剂含量为0.15%时黄土强度最大;水分特征曲线,不同固化剂含量拟合方程中土壤持水曲线拟合参数A均低于CK,随着固化剂含量增加,CK的土壤持水曲线拟合参数A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添加固化剂湿陷性黄土的持水力减弱,且随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土壤供水能力随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弱后增强趋势,当含水率为15.00%和固化剂含量为0.15%时,土壤持水力达最大,供水力最小,即黄土强度最大;比水容量,相同含水率时湿陷性黄土比水容量随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处理间均差异显著,当含水率为15.00%时,比水容量达最大,固化剂含量为0.05%、0.10%、0.15%、0.20%和0.30%时,其比水容量较CK分别下降0.68%、0.94%、2.10%、2.74%和3.26%。  相似文献   
36.
秸秆覆盖及播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带状覆盖模式(①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 cm、单行播种,②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cm、双行播种,③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cm、单行播种,④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 cm、双行播种),研究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与CK相比,马铃薯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34.0%、21.5%,分别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降低31.3%、25.0%;其中40 cm覆盖种植结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50 cm覆盖种植结构分别明显提高4.5%和6.8%,双行播种较单行播种增产4.4%,二者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播种—现蕾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显著降低14.5%、15.2%、15.4%,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增加20.9%、19.0%、31.5%;与CK相比,现蕾—块茎膨大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地膜覆盖,则分别平均显著减少20.7%、22.2%、13.9%;块茎膨大—成熟阶段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51.7%、52.4%、50.0%。同时,相比于CK,单薯重、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17.3%、31.8%,单株结薯数和小薯率降低7.5%、17.6%。可见,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通过降低现蕾前的耗水和增加块茎膨大后的耗水,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块茎膨大后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带状覆盖中,单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40 cm︰40 cm最好,双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50 cm︰5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37.
旨在探讨添加混合微生物菌剂的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发酵和肉羊饲喂试验,测定了FTMR的品质变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肉羊瘤胃发酵情况及日增重。结果表明:1)全混合日粮发酵后pH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试验组肉羊瘤胃液pH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降低50%以上(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ADL利用率提高了29.92%(P<0.05)。3)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0%。综上,混合微生物菌剂加入全混合日粮发酵后,适口性增强,可改善肉羊瘤胃液环境,提高肉羊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有利于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8.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对于保护水土、净化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十分注重保护森林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多及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使水资源急剧减少。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人类生存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森林中林木的生长也需要大量的水分并存在耗水量过大的问题,因此,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耗水问题对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与耗水情况着重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9.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断奶后2~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及小肠组织中与氨基酸转运吸收相关的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日龄((60±1.60)d)和体重((10.73±1.03)kg)相近的雌性陕北白绒山羊羔羊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试验日粮,其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标准日粮的85%、100%、115%和130%。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依据生长阶段(10~19 kg、15~27 kg)和目标增重设置。试验期间,分别于120和180日龄称重,于180日龄,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C7A7、SLC3A1和SLC15A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60~12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第二阶段(121~18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85%和100%水平组(P<0.05),与130%水平组无明显差异。两阶段115%水平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两阶段料重比115%水平组显著低于85%、100%水平组(P<0.05)。2)相同营养水平下,SLC7A7和SLC15A1 mRNA的表达丰度顺序均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3)随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115%水平组表达量最高。115%水平组SLC7A7和SLC15A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5%水平组SLC3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85%和130%水平组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营养水平组相比,115%水平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在2~6月龄生长性能最佳,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