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Pederin belongs to a group of antitumor compounds found in terrestrial beetles and marine sponges. It is apparently used by some members of the rove beetle Paederus as a chemical defense against predators. A recent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utative pederin biosynthesis gene (ped) strongly suggests that pederin is produced by bacterial symbiont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riteria for proving symbiontic origin of bioactive metabolite, indirect and molecular evidences for pederin bacterial origin, as well as three sets ofped clusters and putative biosynthesis process of pederin.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乳房炎奶牛单剂量乳房灌注1%恩诺沙星(50 ml/头)后乳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乳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用统计矩原理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在给药区恩诺沙星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均于给药后2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16±3.10)μg?ml-1和(2.79±0.94)μg?ml-1,然后逐渐下降;12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24 h已检测不到环丙沙星。对于非给药区,恩诺沙星给药后1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0.19±0.02)μg?ml-1,然后逐渐下降;6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于给药后4 h乳药浓度可达最高峰(0.51±0.07)μg?ml-1,24 h已检测不到乳药浓度。给药区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较恩诺沙星长,平均为(1.67±0.20)h,平均滞留时间(MRT)亦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不少于3 d。【结论】恩诺沙星吸收较迅速 ,代谢较快、清除较快 ,表明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乳中不会形成残留。  相似文献   
53.
杨球普  徐明  魏珊  张健 《北方园艺》2024,(1):121-129
以工厂化栽培海鲜菇菌包为试材,采用韦恩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的代谢产物,以期为阐明海鲜菇代谢调控机制和优化海鲜菇菌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共鉴定出3 205种代谢产物,其中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中均共有代谢产物1 844种(87.4%),主要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有机氧化合物、异戊醇脂质等物质。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等途径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与对照(未接种菌包)相比,筛选出121种差异代谢物,隶属于15条代谢途径,其中赖氨酸生物合成,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硫胺素代谢等6条代谢途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主要属于氨基酸类和B族维生素类代谢产物,而且这些代谢途径对海鲜菇子实体、营养物质和鲜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培养时期海鲜菇菌包代谢产物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出培养早期(Hm2)和出...  相似文献   
54.
以长白落叶松为对象,采用代谢组测序技术分析干旱条件下长白落叶松的代谢物质的变化。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在0、24、48、96 h取样,获得0 h与24 h、0 h与48 h、0 h与96 h、24 h与48 h、24 h与96 h、48 h与96 h共6组代谢产物对比数据。不同时间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68、67、64、74、11、15种,其中上调的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46、26、15、3、4、13,下调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22、41、49、71、7、2,获得KEGG注释的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7、5、5、10、1、2。24 h对比于0 h出现上调代谢物质最多,分别注释到糖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麻酸代谢等通路中,其它对比组结果中能获得KEGG注释的差异代谢物几乎都为发生下调的代谢物质,注释到的通路有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角质、小檗碱和蜡质的生物合成,萜类、酮体、磷酸肌醇和甘油磷脂代谢等,而部分被注释到糖类代谢,亚麻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等通路的代谢物质前24 h上调,之后下调。  相似文献   
55.
武夷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 -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 -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 4.5—5.0;有机质20—40g·kg -1;碱解氮60—100 mg·kg -1;有效磷10—100 mg·kg -1;速效钾100—150 mg·kg -1。 【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奶牛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20头1日龄体重为(38±3)kg的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亮氨酸组(1.435 g·L~(-1))、苯丙氨酸组(0.725 g·L~(-1))、混合氨基酸组(1.435 g·L~(-1)亮氨酸和0.725 g·L~(-1)苯丙氨酸),每组5头牛,各组以丙氨酸调节为等氮日粮。犊牛单独饲喂,试验共8周,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试验犊牛单圈饲养,试验日粮由原奶和开食料组成。犊牛出生后,1 h内饲喂4.0 L初乳。此后1周为过渡期,日喂原奶2次,每次3.0 L。过渡期内以氨基酸添加量的20%为梯度逐天增加,至出生第6天达到添加量的100%。2—8周为正试期,日饲喂添加氨基酸的原奶2次。第2—3周每次3.5 L,4—8周每次4.0 L。第3周开始定量供给开食料,自由饮水。在犊牛1、3、5、7、8周龄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计算体躯指数和体长指数;采集10 mL血液用于获得血清,并检测其氨基酸组成、葡萄糖、尿素氮、胰岛素和胆囊收缩素。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2.0统计软件GLM过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混合氨基酸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各处理组显著提高最终体斜长(P0.05)。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具有降低最终体高的趋势(P0.10),而苯丙氨酸显著降低最终胸围(P0.05)。与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混合氨基酸组显著提高犊牛8周龄体躯指数(P0.05)。但各组犊牛初始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体躯指数、体长指数和最终体重及体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亮氨酸显著提高血清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的浓度(P0.05),趋于增加天冬氨酸和总氨酸浓度(P0.10),但显著降低丙氨酸和甘氨酸浓度(P0.05)。苯丙氨酸显著提高血清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浓度(P0.05),对照组因添加丙氨酸调节为等氮日粮,其血清丙氨酸浓度显著高于亮氨酸组与混合氨基酸组(P0.05)。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对血清各种氨基酸浓度无交互效应(P0.05)。亮氨酸显著提高血清葡萄糖浓度(P0.05),苯丙氨酸降低血清葡萄糖浓度(P0.05),且与亮氨酸存在负交互效应(P0.05)。此外,苯丙氨酸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添加对血清中胰岛素及胆囊收缩素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可提高犊牛血清部分必需氨基酸、葡萄糖浓度、8周龄体躯指数和平均日增重。从以上指标可见,亮氨酸添加效果优于苯丙氨酸,但二者在影响血清葡萄糖浓度方面存在负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经济花卉万寿菊响应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机制,以万寿菊金币品种为试材,利用OTC(open top chamber)系统进行CO_2浓度控制试验,测定了万寿菊形态特征、叶片组织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及糖类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种植的万寿菊维管束中无"花环状"结构,是菊科中的C_3植物。CO_2浓度升高后,万寿菊叶片栅栏组织增多,栅栏组织内的叶绿体数量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现蕾期和初花期下降,而在盛花期增加,水分利用率在各生育时期均增加。此外,CO_2浓度升高后,万寿菊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均增加。植株的株高、茎粗、单株茎秆重、单株总生物量均有增加,花朵总产量增加27.46%。综上可知,CO_2浓度升高促进了万寿菊叶片光合作用和碳代谢,有利于万寿菊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万寿菊响应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机制,为未来的万寿菊生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为探索杜仲叶(Eucommia ulmoides leaves,EUL)对绵羊营养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5~30 kg、70~80日龄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无杜仲叶日粮组,CTL)、低剂量添加组(10%杜仲叶日粮组,EUL1)、高剂量添加组(20%杜仲叶日粮组,EUL2)。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时,通过静脉采血,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和血清,血浆用于生化分析,血清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喂杜仲叶后,EUL1和EUL2组绵羊血浆中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EUL2组与CTL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EUL1组与CTL组差异不显著(P>0.05);EUL1和EUL2组尿素较CTL组极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EUL1和EUL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检测,在正模式下得到593个代谢物,在负模式下得到1 570个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能将其得分图明显区分。进一步对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0(VIP>1.0)的代谢物进行t检验后发现,各组之间有24种特征代谢物差异显著(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涉及体内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的代谢,有的代谢物还与动物的免疫机能相关。杜仲叶饲料对绵羊的营养代谢、生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代谢组学可有针对性地分析代谢物发生的步骤及生理作用,为阐明杜仲叶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N-demethyl-175-J和N-formyl-175-J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PSA)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2、0.2和2 mg/kg添加水平下,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3%~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10%之间。乙基多杀菌素-J和-L的定量限(LOQ)分别0.016和0.004 mg/kg,代谢物的定量限(LOQ)为0.02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和快速,可以满足水稻样品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0.
氮高效利用水稻碳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水稻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碳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高效利用水稻碳氮代谢物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α-酮戊二酸(2-OG)和蔗糖的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态势与氮低效利用水稻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因品种、施氮量不同而异。Glu对氮的响应基本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Gln在抽穗期、开花期和2-OG在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对氮响应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S”型曲线变化规律;蔗糖在抽穗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在成熟期表现为增加。抽穗期Gln与Glu呈极显著正相关;氮利用效率(NUE)与开花期的Gln呈显著负相关,与Glu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2-OG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量和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对碳氮代谢物含量有影响,氮高效利用水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Glu,2-OG和蔗糖含量;抽穗期不同供氮处理Gln含量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