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35篇
基础科学   35篇
  198篇
综合类   1115篇
农作物   2348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长猪对菜粕和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消化试验动物,采用6×6拉丁方设计,设6个磷水平(0.11%,0.22%,0.33%,0.44%,0.55%,0.53%),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饲粮,其中菜粕和豆粕为磷唯一来源。日粮中添加0.3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分6个试验期(每期8 d,6 d适应期,2d收粪期),测定了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0.210 8g/kg DMI,菜粕、豆粕及6个半纯合饲粮中磷表观消化率分别为-0.30%,25.77%,7.25%,16.29%,16.54%,23.62%,15.04%,28.97%,而其真消化率分别为10.21%,32.94%,26.22%,23.62%,22.95%,23.57%,22.81%,32.94%。说明饲料磷真消化率更能反映动物对饲料磷消化吸收的真实情况,具有相对较好的重演性。  相似文献   
52.
年海  张仁双 《作物学报》1997,23(6):664-668
以5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2-F5代为材料,连续4年在东北三省8个试验点按当地的高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于F5代每个地点从每一组合中决选出1个高产品系,各地共计决选出40个优良品系,并在上术8上地点以同一方案进行两年生态试验,以便分析生产条件对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择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各地都选出了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生育期类型;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各地都选出了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百粒重和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53.
夏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339个大豆品种中选取生育期小于 1 0 0d的 1 0 3个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①R1最长的为华北品种 ,最短的为外国品种 ;②R7最长的为东北品种 ,最短的为南方品种 ;③R1与生育前期即营养生长阶段 ,高纬地区长于低纬地区 ;R7与生育后期即生殖生长阶段 ,低纬地区长于高纬地区 ;④R1、生育前期长的品种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多 ,株高较高 ;R7、生育后期长的品种 ,百粒重高 ;⑤筛选出一批对光温不敏感的品种  相似文献   
54.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 (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6.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山西省大豆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查清病情,由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农牧厅植保站主持,各地、市植保站参加,组成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调查协作组,于1984—1986年先后调查了111个县、区的1681个乡、镇,共取土样2602个,基本查清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此病已在全省普遍发生,多数为轻病田,少数为重病田.寄主植物多达13种,其中以豆类为主.根据调查结果已编写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名录》,并绘制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图》,为科研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7.
选用晋旱125×(昔野×501)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选育的较稳定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特殊类型为实验材料,对双亲及子代不同类型品种的POD酶和酯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POD酶和酯酶谱存在明显差异,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分别为21和24条。同时采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最终从聚类树状图上根据遗传距离将亲本与子代清晰区别开来,结果显示:在POD酶和酯酶的聚类图上6个品种均被聚为两类,子代在遗传距离上偏向于母本晋旱125。  相似文献   
58.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进行2年田间试验,采用两种作图方法,寻找一粒荚、四粒荚、每荚粒数等5个荚粒性状稳定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4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5%~80%;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7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4%~73%。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找到2个重复出现、稳定的四粒荚QTL和2个每荚粒数QTL,为大豆荚粒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9.
以不同来源大豆种质为材料进行基因组SSR分析,探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旨在为科学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当取样比例相同时,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但两省大豆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取样量相同时,利用随机取样法比较,湖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湖北,而利用聚类取样比较,两省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在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同情况下,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取样数与三个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等位变异数、Shannon指数、He)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以湖南大豆为例,估算出在大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至少需要50~60个样本,即占总体9.0%~10.8%的取样比例,才能代表总体的遗传变异。提出在评价大豆遗传多样性时,应用大豆样本数对其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建议将Shannon指数计算公式改为H=-lnN ∑Pi lnPi (N为样本数)。根据修正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湖南大豆。  相似文献   
60.
锰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研究了不同锰浓度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锰浓度处理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增加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大大提高了活力指数,也使大豆根的鲜重有所提高,其中1.0mg/L锰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