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2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78篇
综合类   3818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7612篇
畜牧兽医   1507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737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65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45篇
  1977年   51篇
  1976年   50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73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作物研究》2020,(2):F0003-F0003
育种单位: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登记编号:农业农村部GPD油菜(2019)420136特征特性: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湖南、湖北冬油菜品种多点试验中,株高172.5 cm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型,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一次有效分枝7.7个,二次有效分枝7个左右,主花序长75 cm左右;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叠。单株有效角果335.3个,主花序角果长7 cm,每果粒数21.0粒左右。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5 g。全生育期215 d。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n内的鸣叫次数;收集巢址参数,包括树种、巢离地高度、胸径、海拔、树冠面积、坡位、坡度、坡向、巢前方视角、巢距道路距离、巢距房屋距离、巢距水源距离、半径20 m样圆内的植被特征。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和2017两年的5—8月,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1个,对其中35个巢进行红外相机监控,累计拍摄监控照片661 306张。其中,2016年赤腹鹰的孵化率为71. 4%(n=77枚),雏鸟存活率为78. 2%(n=55只); 2017年的孵化率为82. 5%(n=63枚),雏鸟存活率为61. 5%(n=52只)。通过检查红外相机中的监控照片发现,赤腹鹰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卵或者雏鸟被捕食,捕食者包括王锦蛇(n=9巢)、松鸦(n=1巢)和黄鼬(n=1巢)、凤头鹰(n=1巢)。巢树与道路的距离越远,雄鸟的鸣叫次数越多(r=0. 68,n=12,P 0. 05,Spearman),雌鸟的巢防卫等级就越高(r=0. 42,n=42,P 0. 01,Spearman)。雏鸟存活率与巢树到道路(r=-0. 45,n=47,P 0. 01,Pearson)的距离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巢树胸径、离地高度、巢树和房屋或农田之间的距离、雌雄鸟的巢防卫行为、样圆内植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巢树离房屋(r=-0. 56,n=47,P 0. 01,Pearson)和道路(r=-0. 35,n=47,P 0. 05,Pearson)越近,巢的离地高度越高。对巢离地高度(y,m)和巢树到房屋的距离(x,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y=12. 75-0. 01x(R2=0. 32,n=47,P 0. 01)。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主成分,巢树大小与生境中乔木林的质量对赤腹鹰巢址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区和水源起着次要作用。【结论】赤腹鹰倾向于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区域营巢,但随着对人类活动的适应,靠近公路筑巢的赤腹鹰会有更高雏鸟存活率;巢防卫行为强的赤腹鹰更偏好距离人类活动区远的巢址;巢址靠近人类活动区的赤腹鹰会选择在更高的位置筑巢;赤腹鹰通常在靠近水源、乔木种类丰富、枝叶茂密,但灌木和草本较为稀疏的树林中营巢,巢树一般高大粗壮。  相似文献   
45.
46.
为了探索兴义市十字沟田不同投鱼量对稻鱼产量与效益的影响,2019年兴义农业局在万峰林办事处上纳灰村进行了5组稻鱼共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投鱼量为30kg/667m~2经济效益表现最好,水稻产量为325.72kg/667m~2,收鱼58尾/667m~2,重42.2kg/667m~2,稻+鱼产值5 123.2元/667m~2,纯收益3 904.6元/667m~2。  相似文献   
47.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浆果类水果的果实害虫之一,对葡萄果实为害严重。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是黑腹果蝇的蛹寄生蜂之一。本文在温度26℃、相对湿度50%、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毛锤角细蜂对不同日龄黑腹果蝇蛹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毛锤角细蜂可寄生黑腹果蝇各日龄的蛹,但偏爱寄生预蛹。在寄主预蛹时,毛锤角细蜂的出蜂量、寄生率和选择系数分别为14.00头、35%和0.13,均显著高于1~3日龄蛹;不同日龄的黑腹果蝇蛹对毛锤角细蜂后代发育历期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黑腹果蝇的预蛹是毛锤角细蜂寄生的最佳时期。以黑腹果蝇为寄主时,研究毛锤角细蜂的寄生规律对于黑腹果蝇及其他果蝇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00998)~(0.95400±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 (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DF和LYG、WZ和ND两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3.87~12.9万年前(更新世冰期)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9.
过氧乙酸对神仙鱼小瓜虫病的治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小瓜虫病对观赏鱼养殖的严重危害,试验选择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进行杀灭小瓜虫的有效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过氧乙酸对神仙鱼急性毒性试验,并在安全浓度下对患有小瓜虫病的神仙鱼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的安全浓度为8.55mg/L,过氧乙酸在神仙鱼安全浓度内对小瓜虫的幼虫和包囊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浓度在4.26~8.55mg/L的治愈率达70%。  相似文献   
50.
天然鱼蛋白乳化性不佳,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鱼蛋白的酶解改性可改善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应用范围。以鲣鱼白色肉为原料,以水解度和乳化性为主要指标,比较了不同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水解时间对酶解液制备和鱼蛋白乳化性的影响,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将鱼蛋白进行冷冻干燥后,分析鱼蛋白酶解前后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胰蛋白酶添加量2 000 U·g-1,酶解10 min时,鱼蛋白水解度(DH)达到8.2%,此时鱼蛋白乳化特性最佳。与酶解前样品相比,酶解后鱼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溶解度、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酶解制备的鲣鱼蛋白在广泛pH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工业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