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8年,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8个新品系,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病圃)进行了鉴定评价,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15%的抗茎点枯病种质34份、抗枯萎病种质38份,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27份,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感品种间的带型差异。  相似文献   
42.
一种甘蓝型油菜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涂片和切片两种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不育系从减数分裂时期就开始发生异常,出现了染色体桥,花粉母细胞分裂不同步等现象,随后形成大小不等的四分体或多分体,小孢子释放以后没有开始花粉壁的形成,并且细胞质逐渐降解,最后只剩下降解后的残渣,药室也随之萎缩变形。  相似文献   
43.
抑制油菜菌核萌发的真菌分离及其生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地区种植油菜的灰潮土土壤中分离得到三种真菌,分别是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25℃共培养2周后发现,三种真菌的菌株对油菜核盘菌菌核的致死率分别为95.6%、78.9%和83.3%。用哈茨木霉菌Tri-1和棘孢曲霉Asp-1制作而成的生防制剂用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芝麻(旱地作物)和水稻(水田作物)种植60d后,土壤中埋植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7.3%和38.0%;继而后作油菜60d后,重新埋植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16.1%和18.3%。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株高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适当的株高不仅是抗倒性和机械化收获的需要,而且是建立高产理想株型的需要。本研究测定来自世界油菜主产国的371份种质资源材料构成的自然群体的株高,利用60K SNP芯片对该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获得了21 856个SNP,利用这些SNP和株高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检测到4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即Bn-A07-p3583161、Bn-scaff_22790_1-p1271170、Bn-scaff_20735_1-p42779和Bn-scaff_18702_1-p589589,分别分布于A07、C01和C02染色体;它们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33%、11.75%、12.31%和10.97%;(2)参考基因组信息,在上述前3个SNP附近的492.0、9.5和69.5 kb处分别找到一个与株高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3)4个显著SNP各自的等位基因间表型均值差异分别为11.09、15.12、10.48和8.93 cm,双尾t测验结果表明各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5.
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菌核病抗性不同的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经预处理后的3~4叶期油菜苗的根放进14C—草酸钾浓液(pH5)中,在20±0.2℃,6000Lux下处理4h。草酸钾浓度和放射性比度分别为5mmol/L和5μCi/ml。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强度测定结果表明:油菜对草酸有明显的吸收作用,高抗品种,如中R-888其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叶脉中,表现为限制放射性物质的转运;感病品种,如84039放射性物质在叶片中分布较均匀。高感品种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是高抗品种的4倍以上,低抗和低感品种介于高抗和高感品种之间。  相似文献   
46.
油菜对毒素草酸的吸收代谢与抗性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放射自显影实验发现14C-放射性物质在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中的分布不同,抗病品种表现限制放射性物质转运。油菜叶对所吸收草酸的转化率在57%以上,而且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在放射性物质中未转化的可溶性草酸盐仅占1.2%,而不溶性的草酸盐占28%以上。在草酸转化物糖、有机酸和氨基酸中糖所占比例最大。草酸诱导油菜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其增加幅度是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草酸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发现草酸在较高浓度下也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相似文献   
47.
为了分析油菜的抗病性分子机制,构建了经4种不同化学药剂及菌核病诱导处理的油菜幼叶smart cDNA文库。经过循环冗余差减去除冗余cD-NA序列后,对整个文库进行了测序分析,将长度大于350 bp的EST序列经载体、核糖体RNA、线粒体屏蔽,去除污染后对其进行拼接,共得到Unigene(或Unique EST)8 955条。将这组数据与公共数据库中的拟南芥蛋白序列库、油菜EST序列以及植物cDNA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7 769条Unigene序列与拟南芥序列同源,7 942条序列与植物cDNA序列同源,5 983条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油菜EST序列同源。将未找到同…  相似文献   
48.
前期发现甘蓝型油菜类甜蛋白基因BnTLP1在菌核病抗性品种中的表达丰度高,为探究和解析其作用机制,通过叶片接种核盘菌,对拟南芥BnTLP1过表达转基因株系、野生型对照和突变体tlp1-1之间的抗菌核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BnTLP1拟南芥的病斑面积显著小于野生型对照,而tlp1-1病斑扩展大于对照,即BnTLP1正调控菌核病抗性。亚细胞定位表明BnTLP1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暗示其不仅在细胞膜发挥抑菌功能,而且在核内行使其它功能。不同防御反应信号通路的标志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茉莉酸/乙烯途径可能在早期参与了BnTLP1介导的菌核病抗性。  相似文献   
49.
GLABRA2(GL2)基因在拟南芥毛状体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利用基因组步移巢式PCR的方法,通过两次步移克隆得到一个油菜(Brassica napus)GL2基因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它与拟南芥GL2启动子同源性较差,但有一些共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MYB结合位点、G box等,也有油菜GL2基因所特有的应答元件如E-box.将其中具有启动子的基本特征的序列GP1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重组载体pBI121-GP1,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用卡那霉素筛选得到10株阳性苗.在T2代转基因株系中有6个株系的绿苗与黄花苗的比例都接近3:1,推定T-DNA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拟南芥基因组DNA.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GP1调控下报告基因主要在子叶、真叶的表皮毛以及根部的幼嫩组织中表达,与拟南芥GL2基因启动子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也有明显不同:油菜GL2启动子GP1只在表皮毛发育早期强烈表达,而拟南芥GL2启动子调控表皮毛发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0.
1980年从油菜种质资源中选出中RVS—1、中RVS—2、中RVS—3三份兼抗(耐)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材料。经1981—1990年鉴定,其抗性显著强于甘油5号和中油821,对菌核病菌分泌的毒素草酸有较强耐受力,能抑制病斑扩展;对病毒TuMV和CMV有一定抗耐力;苗期和成株期感染霜霉病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