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HN黑色素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相关因子,为明确黑色素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三环唑和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了黑色素缺失的6个突变菌株,对突变菌株的生长量、产孢量、HT-毒素活性、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产毒能力变化不大,但生长量下降,产孢量和致病力显著下降或完全丧失,野生型菌株的产孢量和侵染频率分别是突变菌株的30~50倍和5倍。突变菌株与黑色素共培养后,菌株M01-23a和M01-23b恢复了致病力,但病斑面积和侵染频率较小。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与致病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提取溶剂及其浓度、提取温度和有无氮气保护及提取时间对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提取的山杏种皮黑色素与人工合成的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黑色素适宜于用0.5mol/L NaOH在60℃下提取2次,每次12 h,提取宜在氮气下进行,以防止黑色素的过度氧化。在该工艺条件下,经过酸水解和进一步有机溶剂洗涤及反复沉淀纯化以后,可从5 g山杏种皮中得到黑色素237 mg,得率为4.73%;山杏种皮黑色素中总多酚含量较高,约为262 mg/g。山杏种皮黑色素与合成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在1 mol/L KOH溶液中完全溶解,pH小于3时发生沉淀,可被KMnO4、K2Cr2O7、NaClO和H2O2氧化漂白,多酚定性反应呈阳性;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峰,红外光谱中在3 400 cm-1附近和1 650~1 620cm-1各有一个强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43.
从鱿鱼墨中精制黑色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鱿鱼墨为原料从中提取,精制黑色素的工艺。具体路线为:原料鱿鱼墨经水洗,酸洗,浓酸水解去除绝大多数杂质后,添加二甲亚砜(DMSO)使黑色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丙酮改变溶液极性,减小黑色素的溶解度,从而使黑色素再次析出,经三次重结晶,以达到精制目的。在此基础上,测定了鱿鱼墨黑色素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制,精制所得黑色素呈黑褐色,不溶于水及通常的有机溶剂,但可溶于碱,浓硫酸,二甲亚砜等,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初步表明鱿鱼墨黑色素是以吲哚结构为主体的异聚物。  相似文献   
44.
猕猴桃皮多酚提取及其对B16细胞黑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多酚类物质对皮肤增白和美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美容护肤保健品中的主要成分,猕猴桃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可成为美容保健品的原料。为了探究猕猴桃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美白作用,该研究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Eutectic Solvents,DESs)提取猕猴桃皮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优化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猕猴桃皮多酚的成分,并研究猕猴桃皮多酚对酪氨酸酶的影响及对B16细胞黑色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深共熔溶剂是提取猕猴桃皮多酚的较佳溶剂,提取猕猴桃皮多酚优化工艺为DES-1含水率18%、料液比1:29 g/mL、提取时间22 min、提取温度69 ℃,猕猴桃皮多酚得率55.53 mg/g。猕猴桃皮多酚中的主要成分有(+)-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和表儿茶素,并且猕猴桃皮多酚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此外,当猕猴桃皮多酚浓度为100 μg/mL时对B16细胞内黑色素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内黑色素相对含量降为75.08%,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至69.45%,且优于阳性对照组曲酸(P<0.05)。结果表明,猕猴桃皮多酚可作为一种天然美白剂应用于化妆品及其他保健品中。  相似文献   
45.
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产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芽短梗霉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多形性的腐生真菌,不同的出芽短梗霉能产生胞外多聚糖类、胞外酶类及黑色素、聚苹果酸、嗜铁素等发酵产物,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物防治、化妆品和烟草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综述了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产品的研究进展,展望今后通过全基因测序,找到更多出芽短梗霉的新基因与生物产品。  相似文献   
46.
乌骨鸡黑色素对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用盐酸降解蛋白质法提取乌骨鸡黑色素,研究其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并进行了延缓果蝇衰老的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1)在核黄素和甲硫氨酸光照生成的O-·2体系中,乌骨鸡黑色素能减少氮蓝四唑(NBT)还原产物甲的生成,光化还原抑制率和黑色素浓度有一定的关系,证明乌骨鸡黑色素能清除O-·2,具有类似SOD的功能。(2)乌骨鸡黑色素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提高果蝇的性活力,降低果蝇的脂褐素含量(P<0.05),表明乌骨鸡黑色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8周龄.试验鸡组分别饲喂6种酪氨酸水平的日粮,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8%、0.68%0.88%、1.08%、1.28%和1.48%.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水平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在0.88%水平时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P<0.01).日粮酪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P<0.01),随着日粮酪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组织中黑色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08%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0.48%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肝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28%水平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对5~12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8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9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中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分别为6.79,9.14和11.49g/kg,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中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分别为6.37,8.28和10.19g/kg。【结果】日粮苯丙氨酸水平对5~8周龄和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8周龄泰和乌骨鸡胸肌的黑色素含量(P<0.05),但对腿肌和皮肤的黑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苯丙氨酸水平为9.14g/kg时,胸肌黑色素含量最高。日粮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12周龄腿肌和皮肤的黑色素含量(P<0.05),但对胸肌的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腿肌黑色素含量以6.37g/kg苯丙氨酸水平组最高,而皮肤黑色素含量以8.28g/kg苯丙氨酸水平组最高。【结论】通过调节日粮苯丙氨酸供给水平,可改善泰和乌骨鸡体内黑色素的沉积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9.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lkie chicken is its fibromelanosis phenotype. The dermal layer of its skin, its connective tissue and shank dermis are hyperpigmented. This dermal hyperpigmentation phenotype is controlled by the sex-linked inhibitor of dermal melanin gene (ID) and the dominant fibromelanosis allele.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confirm the genomic region associated with ID. By genotyping, ID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region between GGA_rs16127903 and GGA_rs14685542 (8406919 bp) on chromosome Z, which contains ten functional genes.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was characterized in the embryo and 4 days after hatching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MTAP, encoding methylthioadenosinephosphorylase, would be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 gene. Finally, target DNA capture and seque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ut no specific SNP(s) was found in the targeted region of the Silkie genome. Further work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causal ID mutation located on chromosome Z.  相似文献   
50.
Halophilic adaptations have been studi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prokaryotic microorganisms. Discovery of the black yeast Hortaea werneckii as the dominant fungal species in hypersaline waters enabled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salt tolerance in eukaryotes. Its strategies of cellular osmotic adaptations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level revealed novel, intricate mechanisms to combat fluctuating salinity. H. werneckii is an extremely halotolerant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 and thus a promising source of transgenes for osmotoleranc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ly important yeasts, as well as in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