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鸡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脾脏中的发育过程。研究发现,CD3+和CD8+T淋巴细胞最早出现在18日龄鸡胚,CD4+细胞出现在20日龄鸡胚。随着日龄增长,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1日龄雏鸡脾脏中达到稳定。CD3+和CD8+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中大量分布,而CD4+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中。脾小体中也存在CD4+细胞,但不存在CD8+细胞。CD4+细胞数量始终少于CD8+细胞,两者的比值基本维持在0.3~0.5。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2.
大雁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生活状态下的野生鸟类中,虽然NDV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情况较为常见,但群体中ND暴发导致发病死亡的情况却罕有报道。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多种鸟类可以感染NDV并导致疾病发生。2009年11月吉林省某动物园水禽饲养园的大雁、鹳等突然死亡,发病急、病程短、无明显特征性症状,同群体其他种类的动物(如野鸭等)无发病情况。通过病毒分离、电镜形态观察、血清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等,对该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为最终成功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正> 关于水貂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资料。为了给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我们于1981和1988年,对水貂中枢神经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鸡新型肠相关性淋巴组织-食管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抗体生成细胞的定位分布。研究发现,食管扁桃体的粘膜形成数目和结构与食管一致的皱襞,粘膜固有层中分布大量的淋巴组织,并存在于前胃腺;在隐窝固有层中,抗体生成细胞以IgM^+和IgA^+细胞为主,并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中,而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也有大量分布,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在皱襞固有层中,各种淋巴细胞都分布在上皮下固有层中,数量明显少于隐窝固有层中的相应阳性细胞,抗体生成细胞以IgA^+细胞为主,T淋巴细胞则以CD3和CD4为主。研究表明:食管扁桃体位置特殊,将接触到大量的外界未消化抗原,并且它具有参与粘膜免疫的组织基础和细胞基础,此研究结果对食物过敏、免疫耐受和肠道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对来源于鹿、牛和鼠的狂犬病病毒(RV)野毒株8202、BRV、MRV的G基因405~1 146位核苷酸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对这3个毒株的测定序列和人源株CGX89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4个不同来源RV的G基因主要功能区的分子差异较大,4个野毒株的糖基化位点和主要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抗原决定簇内某些氨基酸亦不同,这些差异将影响它们的抗原性和毒性。研究结果证明,在我国流行的RV野毒株中存在亲缘关系较远的毒株,其野毒株G基因较大的分子差异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6.
辽宁绒山辜皮肤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普通染色连续切片法,对辽宁绒山羊皮肤及部分皮肤衍生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与其它山羊基本一致。辽宁绒山辜脂腺在9月和1月较4月和7月份发达。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正常鸡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海兰白鸡的200枚种蛋为试验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IgM、IgG和IgA3种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内的发育变化规律。[结果]在胚胎13日龄时,法氏囊内可检测到IgM+和IgG+2种B细胞,但IgM+B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IgG+B细胞,而IgA+B细胞在胚胎18日龄的法氏囊内才可检测到。随着日龄的增长,IgM+、IgG+、IgA+3种B淋巴细胞整体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21日龄时达到稳定。IgM+、IgG+、IgA+3种B细胞分布部位相似,开始均出现在粘膜上皮内,随后分布在皮质中,而在成熟后主要分布在髓质中。[结论]在胚胎13日龄前,IgM+B细胞可能在法氏囊内已经出现;鸡出壳后初期,法氏囊的体液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8.
为比较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糖蛋白信号肽序列的差异,测定了2株固定毒(CVS、3aG株)及2株街毒(Sx、PB3)的糖蛋白核苷酸序列,并推导了氨基酸序列.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2株街毒糖蛋白信号肽同源性为100%,2株固定毒株同源性为84.2%,街毒株与CVS、3aG的同源性分别为78.9%和73.7%;2株街毒的信号肽序列与NCBI收录的我国近年来分离的街毒株的序列完全相同;街毒株与常用疫苗株间的同源性介于68.4% ~ 84.2%,疫苗株PV与SRV9、PV与ERA、PV与SAG同源性均为100%.对糖蛋白信号肽疏水区(-15位到-4位)的二级结构预测和疏水值计算显示,街毒株信号肽的二级结构和疏水值均与常用疫苗株和固定株存在明显差异;在N2A细胞上效价测定显示,2株街毒的效价明显低于2株固定毒.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鸡出壳后不同日龄嗉囊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统计各取材日龄相应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和结论】1日龄时,CD3+、CD4+和CD8+细胞即已出现,Bu-1b+细胞于出壳后4日龄时出现.定位分布上,CD3+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基底层及固有层中,7日龄首次出现以CD3+细胞为中心的淋巴聚集物;CD4+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中;CD8+细胞最初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随日龄增长逐渐向上皮方向突入,最终形成含有CD8+细胞浸润的淋巴上皮;Bu-1b+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于35日龄观察到以Bu-1b+细胞为中心的生发中心.在数量变化上,CD3+、CD4+、CD8+细胞数量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部分阳性细胞数量在14和21日龄时稍有下降,35~56日龄时阳性细胞数量缓慢增加,基本达到成熟水平.Bu-1b+细胞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持续增多,且后期的增长速率大于T细胞的增长速率.结果表明,嗉囊作为鸡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由淋巴细胞和淋巴聚集物构成的免疫防线,为肠相关淋巴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0.
用葡聚糖(Dextran T 500)活化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胞体明显增大,细胞铺展明显,膜皱褶增多,细胞内吞噬体及溶酶体丰富,酸性磷酸酶(Acp)阳性颗粒增多。试验结果表明,用葡聚糖活化后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其形态和功能均呈现出极其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