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饲养期间不同投饲频率对鹅的养分利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6羽体重相似的21日龄合浦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6羽(3公3母),预饲1周后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每天分别在8:00、10:00、12:00、14:30、17:00和21:00时投料6次;试验组投料3次,分别在08:00、14:30和21:00.鹅自由采食和饮水.后期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试验前、后期间,两组鹅的日均饲料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鹅的屠宰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饲养实践中对28日龄后的鹅采用3次投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为了科学评价水牛常用粗饲料的品质,在测定经过适当处理的广西水牛常用几种粗饲料(青贮象草、青贮菠萝皮、青贮甘蔗尾、氨化稻草、菠萝皮、发酵木薯渣)常规营养成分基础上,采用Tilley和Terry(1963)两级离体消化法测定了6种粗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估测了6种粗饲料的代谢能值(ME)。选取24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胎次相同,20月龄左右的育成水牛。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4头(1头尼里、1头摩拉、2头杂交),随机饲喂所需测定的一种粗饲料,测定6种粗饲料的随意采食量(DMI),进而由公式计算出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简称GI)。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以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为纤维指标计算得出的6种粗饲料的GI值分别是:青贮甘蔗尾3.31、5.10MJ,青贮菠萝皮0.69、1.07MJ,青贮象草1.37、1.72MJ,氨化稻草3.96、5.50MJ,发酵木薯渣0.78、1.14MJ,菠萝皮1.67、2.94MJ,按两个不同纤维(NDF、ADF)指标所得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N、GIA)对6种粗饲料的品质优劣划分次序是一致的,即为氨化稻草青贮甘蔗尾菠萝皮青贮象草发酵木薯渣青贮菠萝皮。试验证明,用单一的营养指标如化学成分、干物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随意采食量不能够准确评价牧草的营养价值,运用粗饲料分级指数能够对不同品质的粗饲料精确分级。  相似文献   
33.
限饲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8只1日龄合浦鹅预饲28d后随机分为2组,采用相同日粮,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的投料量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5.0%,在42d的饲养期间分别测定合浦鹅日增重、料重比和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等指标,探讨限饲方式对合浦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鹅的实际饲料采食量为对照组的80.5%,其日均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鹅的粗脂肪(6周龄)和干物质表观消化代谢率(9周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者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代谢率在两次消化代谢试验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鹅宰前活重虽高于试验组(P〈0.05),但其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与试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鹅的尿素氮、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稍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则稍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合浦鹅限食量达到19.5%时,其日粮养分消化率虽无明显提高,但饲料转化效率较高,说明适当限饲不仅能改善鹅胴体和肌肉品质,而且有可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和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微生物添加剂对甘蔗尾叶青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尾叶青贮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在新鲜甘蔗尾叶中添加1%植物乳杆菌和3%米曲霉,处理2添加1%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以新鲜甘蔗尾叶直接青贮为对照处理.青贮原料切碎后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密封,室温青贮45 d后采样,放入无菌样品袋,-80℃保存.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甘蔗尾叶青贮细菌门、属水平群落结构,并对3个处理的甘蔗尾叶青贮进行感官评定.[结果]对照、处理1和处理2甘蔗尾叶青贮的感官评定等级分别为良好、良好和一般.3个处理甘蔗尾叶青贮细菌共有操作分类单元(OTU)182个,对照、处理1和处理2特有OTUs分别为179、319和3321个,OTUs总数分别为845、1115和3815个.处理2的甘蔗青贮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1(P<0.05,下同),处理1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3个处理的覆盖指数均接近1.00.在门水平上,对照和处理1甘蔗尾叶青贮的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5.92%、2.46%和84.90%、13.79%;处理2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分别为74.67%、23.52%和1.61%.在属水平上,对照甘蔗尾叶青贮细菌中相对丰度在1.00%以上的属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梭菌属IV群(Clostridium_IV)和严格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三者相对丰度分别为84.28%、1.18%和5.14%;处理1中,乳杆菌属、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3个属的相对丰度在1.00%以上,分别为78.56%、12.78%和4.14%;处理2甘蔗尾叶青贮细菌中相对丰度在1.00%以上的属有10个,其中腐败菌肠杆菌科未分类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47.64%)、梭菌科未分类菌属(Clostridiaceae_1_unclassified)(7.62%)、梭菌属IV群(Clostridium_IV)(4.79%)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7.38%)占绝对优势,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仅为0.81%.[结论]甘蔗尾叶添加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青贮,其物种数最丰富,但腐败菌未得到抑制;甘蔗尾叶添加植物乳杆菌和米曲霉进行青贮可显著提高甘蔗尾叶青贮细菌群落的繁殖生长,进而提高甘蔗尾叶青贮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相对丰度,可在甘蔗尾叶青贮中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统糠在鹅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鹅饲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统糠以及用一定比例的统糠构成日粮并通过调节其能量和蛋白水平,观察其对日粮养分利用及鹅生产性的影响。用合浦鹅进行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在试验一中测定不同比例统糠构成的日粮,在试验二中测定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日粮养分利用效率和试鹅增重效果。结果表明,统糠在鹅饲料中占12.0%~20.0%,日粮代谢能在10.0~11.0MJ/kg,蛋白水平在14.0%~17.0%时,统糠及其构成的日粮有较好的养分利用效率,试验鹅也能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7.
38.
为全面评定蟛蜞菊的安全性,在进行蟛蜞菊对肉兔的慢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灌胃法,通过对小白鼠的脏器系数比较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测定了蟛蜞菊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如下:①试验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小白鼠都无死亡;②宰杀的试验组小白鼠的各脏器无明显肉眼可见剖检病变;③试验组小白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④试验组小白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发生轻微变化,其他脏器正常。研究结果表明,蟛蜞菊可安全用于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目的是探索在日粮中添加不同载铜层状蒙脱石硅酸盐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0日龄肉鸭210只,随机接受七种处理饲粮,试验期36d。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本地玉米和圆筒仓壁结块玉米组成的日粮添加载铜层状蒙脱石硅酸盐2^#制剂和3^#制荆均可有效改善肉鸭的生长性能(P〈0.05)。因此,生产上若用以上两种玉米构成日粮时,在其中适当添加载铜层状蒙脱石硅酸盐制剂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南方高油玉米用作猪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玉米(HOC)是人工培育的一种新型玉米,其含油量通常在6%以上,与普通玉米(NC,含油量平均为4%左右)相比,其能量优势十分明显。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尝试HOC的选育工作,目前,HOC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一个特用玉米品种。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