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株高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控制株高、穗长、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间长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倒五节间长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9号和扬麦11具有控制株高、倒一、倒二、倒三和倒四节间长较多的隐性基因;望水白具有控制穗长最多的显性基因;扬麦9号具有控制穗长和倒五节间长较多的显性基因。株高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控制,而其构成因素可能受1~3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五节>倒四节>穗长。  相似文献   
32.
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CI12633×扬麦15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纹枯病抗性资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抗性受2对连锁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间存在累加作用,2个主基因间的重组交换值在0.31和0.39之间。小麦纹枯病抗性主基因遗传率在49.01%和58.07%之间,主基因加性效应在-1.19和-6.75之间,主基因互作效应在2.90和4.79之间。因此,在育种实践中,既要重视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又要重视基因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33.
转抗除草剂基因小麦植株的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小麦转bar基因时产生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植株,采用测定T0代转基因植株叶片释放NH4 浓度和对T1代植株喷施Basta除草剂等辅助筛选方法,建立了简便有效的转bar基因小麦筛选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叶期和5叶期叶片释放的NH4 浓度与bar基因PCR检测结果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对391株T0代再生植株进行叶片释放NH4 浓度测定,筛选到34株转基因植株,其中27株为bar基因的PCR检测所证实。用100 mg/L Basta除草剂对381株T0代植株的后代(3 800余株)进行喷施筛选,根据后代抗性分离筛选到13株T0代阳性植株,与PCR检测结果吻合度达到100%。这两种方法可用于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34.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抗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CI12633(抗病亲本)与扬麦158(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I12633×扬麦158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受3对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G-2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1%,多基因效应很小,其遗传率几乎为零.因此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主要为主基因遗传,但3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不等,第1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分别为3.38和4.49;第2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8.23和7.41;第3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14.12和13.63,是第1对主基因效应的3~4倍.  相似文献   
35.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造就了体系化的中华文明。而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载体,诸如经典著作《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还能够对书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进行有效检证和剖析。因此通过有效研究红楼梦中的有关茶和茶文化的具体描述,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文拟从《红楼梦》一书中有关茶的具体语言描述入手,结合其与中华文化的具体融合,从而欣赏《红楼梦》中优美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36.
小麦优良亲本宁麦9号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麦9号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由该品种衍生的10个品种已成为或即将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推品种。为探讨宁麦9号作为亲本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该品种的高产生理基础,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状的遗传以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宁麦9号光合优势明显,后期叶片不易早衰,水分利用率高、抗旱性强,其高产优势表现为成穗数和穗粒数多。遗传分析表明,该品种穗粒数、收获指数、蛋白质含量、碱水保持力以及抗病性等性状的配合力高,易于传递给后代。以宁麦9号为亲本,通过不同育种方法,育种工作者先后育成了宁麦13、宁麦14、宁麦16、生选4号、生选6号、扬麦18、扬辐麦4号、镇麦5号、镇麦8号、南农0686等10个小麦新品种,这些衍生品种都保持了宁麦9号高产稳产、中抗赤霉病、抗梭条花叶病等优良特性。因此,认为:宁麦9号是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亲本,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软质小麦品质的辅助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软质小麦品质的筛选和评价体系,对黄淮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20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Puroindoline基因型以及全麦粉和面粉的部分相关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2个品种为Pina-D1b硬质突变型,6个品种为Pinb-D1b硬质突变型,其余12个品种为软质小麦;硬、软质小麦的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碱水保持力差异不显著;硬、软质小麦面粉的碱水保持力和溶剂保持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全麦粉硬度与SDS沉淀值、面粉的碱水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94、0.94、0.91和0.81,SDS沉淀值与乳酸溶剂保持力相关也极显著,相关系数0.80.这些结果说明Puroindoline基因型检测、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检测可以作为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8.
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nin在体外可以抑制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为检验转Gastrodianin基因小麦对真菌病害的抗性,采用基因枪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Gastrodianin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58和Alondra, 获得14株纯合的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的PCR检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外源Gastrodianin基因在转基因小麦T5代植株中已经纯合并有不同水平的表达;赤霉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Gastrodianin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病原菌在转基因植株中生长,从而减轻病原菌引起的病症发展,且两种病害的减轻程度与Gastrodianin基因的表达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牧草播种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合比例、施氮肥量、施氮肥量和刈割次数5个管理因子,建立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参数回归模型,并由引进行产量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寻优,建立该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该草地以3月份播种、禾草混播比例75%、施氮肥和磷肥量分别为0.15t/hm^2、刈害3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Rs-AFP2属于r-硫堇类抗菌肽,主要通过形成离子通道直接破坏细胞来杀灭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基因枪介导法结合对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证明已将外源Rs-AFP2基因转入小麦推广品种扬麦12中。通过逐株抗纹枯病接种鉴定、PCR、PCR-Southern blot、Southern blot和 RT-PCR/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对转Rs-AFP2基因小麦T1至T4代植株跟踪检测。结果表明,Rs-AFP2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并能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对转Rs-AFP2基因小麦的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以及Rs-AFP2表达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受体扬麦12相比,Rs-AFP2表达活性高的转基因小麦植株对纹枯病抗性有明显提高,其抗病性可以遗传,而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差异,证明可以利用Rs-AFP2基因和基因工程途径创制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